风水的书籍有哪些,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
2023-10-25 18:39:25 4
第一、大部分学这个的人赚不到什么钱,可能他认为你应该走别的路,比如毕业后选个职业方向,去社会上磨练,走升值加薪创业之类的这条路,这条路不求赚大钱,但衣食无忧问题不大。
第二、政策打击,社会主流偏见,导致学这行的人也不太受主流的待见。确实有很多人信这个,也会用这个,也有市场;但是对于大环境来说,政策是打击的,主流是有偏见的(认为是迷信),这就让从业者很难受。结合第一点,就不只是赚不到钱的问题了,一不小心饭都吃不上。
第三,他可能认为你需要在社会上磨练一下,有稳定事业,有成熟的价值观后才教给你。先说为什么要有稳定事业,财侣法地,财在第一位,没钱学这个有什么用呢?没钱怎么支撑你在靠这个无法带来大收入的前提下持续学习下去呢?其次是为什么需要磨练,因为很多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是他技法多厉害,而是他见的事情多,他一看到这种类型的客人,客人问的问题,再结合一下这个卦象,结合他的社会阅历,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社会阅历很重要,即便是学易学,你也是在人世间,所闻所见所遇之事,也不外乎是人和人之间的那些事情;如果你自己阅历太浅,如何能做到全面的解读和理解呢。
第四,他觉得你没天赋、没兴趣、不适合等,可能在过去的某个你没太注意的时间,他给你讲过部分知识,你反应是不太感兴趣,于是他判断你不适合,再结合前几点,就再也不提了。
第五,可能你父母不同意,他要教你这些东西,也是要听过你的父母同意的,可能他问过,但是你父母反对。

关于邹家,就不得不说到尚家祖上的一件事情。
相传,盛京福陵前陵堡附近有俩村庄,一个叫“龙村”,一个叫“凤村”。
福陵未修建之前,这里是一片荒郊野地,常有野兽出没。
虽没有人烟,这里却风光秀丽,常常有些祥瑞出现。
到了后来,福陵建成,就有了一些守陵人。
这些守陵人初时还很少,他们开辟荒地,形成了小聚落。
到了顺治年间,福陵的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备,在前陵堡,皇帝设立了福陵总管衙门和掌关防衙门,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小官、仆役、百姓,前陵堡开始变得繁华,这前陵堡据说就是当年的“凤村”,在前陵堡的东边,还有个小村子叫“龙村”。
而今,这两个村子都不存在了。
凤村也就是前陵堡,在前几年拆迁了。
而龙村更是飘渺,干脆连它的真实性都难以甚至无法考证。
时间回放到乾隆时期,当时经济繁华、人民也都安居乐业。
乾隆老人家每天沉浸在自己“世界大同”“十全十美”的美好幻境中,看起来挺糊涂,其实他老心眼儿转得比谁都绝,众生都是他玩在手里的骰子,被玩得最欢的一个要数当时风头强劲的和珅了。
和珅不仅替自己捞钱,还替皇帝捞钱,可和珅不懂啥明哲保身之道,官儿越做越大、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这一切都被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和珅在自己家里修建了皇帝才能享有的楠木殿,家里的设置咋看咋像宁寿宫,院子里还弄了些点缀,和那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差不多。
和大人徜徉在自家花园儿里,飘飘然差点儿做了神仙。
可是,富贵繁华一不小心就成了空梦。在古代,人们觉得祖坟的风水关乎后世命运,风水好祖先就会保佑后代升官发财。
聪明的和珅当然懂得风水之妙,他生怕自己的富贵离他远去。
于是,和珅就琢磨着咋给自己的老祖宗们找个好地方迁葬。
话说贪主人往往有个恶奴,和珅家的总管叫刘全,这人属于那种主子得道、鸡犬升天的奴才。
他不仅帮主子捞钱,自己也不停地各处钻营,眼下,刘总管已经拥有了好几十间房屋,还自己开了药店、当铺。
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刘全的心里比主人还痒痒。
听说主子想要找一位风水先生,刘全就开始动脑子了。
他四处张罗着找个好风水先生。
有一天,刘全在街上溜达,远处忽然传来争吵声。
他也是个喜看闲事儿的主儿,就提提衣角,昂首挺胸走了过去,家奴们忙帮他把人群拨开,原来是兄弟俩打架,一人手里举着一根长木棍、一人手里握着一把斧头,互相怒目瞪着对方。
刘全看得兴起,嘿嘿嘿直笑:“打吧、打吧,不见红不行啊!?”
旁边的家奴也跟着起哄,就在那两兄弟随着众人的撺掇准备大打一场的时候,一个相貌清癯、左脚略有点儿跛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拉开兄弟俩劝道:“有啥事好说好说,别伤了和气。不瞒二位,兄弟我是看风水的,你俩因家产而起纷争,皆因你家祖坟方位不对,以致坏了风水,失了兄弟和睦。”
那二人听后,就连连点头。
而这风水师,正是邹家的祖先。
刘全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圈儿,叫家奴把那先生架了过来问话。
那先生听说是刘大总管,忙点头哈腰,希望向和大人引荐自己以求飞黄腾达,并许给刘全很大一笔好处。
刘全听得眉花眼笑,急急忙忙就带这风水先生去见和珅。
和珅向风水先生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这邹先生一沉吟,道:“我确实发现一处佳域,就在盛京龙村附近。”
和珅听了大喜,一向肆无忌惮的他才不管什么动了皇陵风水的禁忌呢,他笑嘻嘻赏了风水先生一大笔钱财,随后和珅命人赶赴盛京龙村,并且喝令龙村的百姓全部迁走,不多久,富丽堂皇的祖坟就修好了,和珅专门为这祖坟举行了盛大的迁葬仪式。
祖坟修建完毕后,和珅想找那风水先生再去勘测一下。
结果,那邹先生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在京城没了踪影。
连那两个大街上吵架的兄弟也仿佛一同消失了。
刘全着了慌,越想这事儿越觉得不对,连忙派人审问那些曾经见过两个兄弟的人,结果得到的答案是,没人知道这俩人啥来历,更不要说那风水先生了。
刘全叹口气,自己收了贿赂,咋也不能把自己搭进去。
于是哄骗和珅,说那风水先生云游去了,兄弟俩的“邻居”也作证说那兄弟俩出外营生去了。
和珅自恃皇帝不敢拿他怎么样,就没把风水先生的事儿放在心上。
时光荏苒,乾隆这个太上皇驾崩,嘉庆真正上台。
国库空虚加上对和珅多年来的恨意,嘉庆握住实权之后就把和珅撂倒了。
嘉庆四年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大罪,下旨抄家。
其后的一天,嘉庆皇帝收到密折,说和珅在盛京龙村竟然修建了豪华的祖坟!嘉庆把奏折摔在案上,气得浑身发颤。
坟茔规格赛过皇帝已经让人忍无可忍,更不要说这和珅吃了豹子胆,竟然擅动爱新觉游家的祖坟——福陵!
这时候嘉庆恨不得将和珅凌迟处死。
不过,朝中大臣一再为和珅求情,念在他是公主的公公,也曾经为朝廷出了不少力的份上,嘉庆网开一面,答应会给和珅一个“善终”。
正月十八,和珅被赐自尽,白练一条挂断平生大梦。
据说,和珅死前曾写一诗:“五十来年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年水泛含同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一死,呼啦啦大厦倾,墙倒众人推,与和珅有关的一切都被翻了出来,该查的查、该拆毁的拆毁。
不久,盛京的官员就接到了一道圣旨,嘉庆帝下令将和珅在盛京修建的祖坟毁去,并连同龙村一并毁掉。
一阵尘土飞扬,昔日富丽堪比皇陵的和家祖坟被夷为平地,渐渐地,这个村子也就荒废了,再没了人烟。(未完待续。)

风水学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是一种迷信。其实不然,风水之所以被普通人说为迷信,是因为难懂,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学这个。
在分水领域,分为磁场,气场,然后进行接收传播,我们可以把现代的网络信号,通话信号作为指标来分析风水。
有的人待的地方,没有通话信号,我们是不是需要安装一个信号放大器,还有的地方,是不是一点信号都没有,就是安装信号放大器也是效果不佳?
那么我们把风水的气场作为一个信号传输和接受的通道,一个家庭风水不好,是不是和一个地方没有信号很相似,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材料,来接收一些好的风水,信号分为2G.3G.4G。风水也分等级的,只是看我们请来的风水师,技术好不好,能不能分析一个地方的风水好坏,仅此而已

[1]《黄帝宅经》二卷后人托名上古黄帝所撰,有《正统道藏》、《道藏举要》、《夷门广牍》、《津逮秘书》等多种丛书本。
[2]《葬经》一卷后人托名汉青乌子撰,金人兀钦仄注解。有《小十三经》、《夷门广牍》、《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古今图书集成》等本子。
[3]《相地骨经》后人托名汉青乌子授,有《居家必备》、《说郛》等丛书本。
[4]《管氏地理指蒙》旧题魏管辂撰,实为晚唐时期托名之作。内分“有无往来”、“山岳配天”、“配祀”、“相土度地”等多个章节,在后世相地书中,有着一定的影响。
[5]《葬书》一卷旧题晋郭璞撰,别称《葬经》,又有二卷本。此书平时较为习见,有多种丛书本及单刻本,不难寻觅。
[6]《青囊海角经》旧题晋郭璞所著,又名《玄女青囊海角经》,实亦出于后人依托。
[7]《撼龙经》一卷唐代杨益撰,又有多卷本传于世。有《菊逸山房地理正书》、《地理大全》、《四库全书》、《正觉楼丛刻》等多种不同版本。
[8]《疑龙经》一卷唐代杨益撰,又有多卷本传于世。后世《菊逸山房地理正书》、《地理大全》、《四库全书》、《正觉楼丛刻》等多种丛书都收采其书。

道光年间,曾国藩读完《了凡四训》,在日记中写下:“自今日起,改号涤生。”
从那以后,他勤勉精进,涤旧生新,终成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了凡四训》有一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弘一法师晚年读后深有感慨,曾将其书写相赠,启迪世人改过自新。
四百多年来,《了凡四训》影响了无数人。
人生碌碌,所谓的天命,并非一成不变,而在于自我的心念。
读懂《了凡四训》中的4句话,领悟改变命运的4个字,把握人生,成就自己。
1
己
《了凡四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作而成,选择不同,人生各有不同;
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积极行动,心愿才能达成。
然而,很多人信命,认为命由天定。
渴望功名时,求神拜佛,祈愿得到庇佑;时运不济时,选择认命,不再付出努力。
殊不知,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
作者袁了凡年少时,曾偶遇一位修行之人孔先生。
孔先生懂占卜之术,看出袁了凡是为官之命,并推算出他会在哪年哪月考得功名。
袁了凡便用功读书,没想到,每次考试的名次都与孔先生的推算毫无二致。
渐渐地,袁了凡深信自己的命数早已确定,便不再起心动念。
然而,在遇到云谷禅师后,袁了凡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禅师告诉他,通过修行,让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合乎义理,人们便可超越命数,自己决定命运。
而改变命运的关键在于行善积德,多做好事。
袁了凡听从云谷禅师的指点,发愿每日做善事,并记录自己的功与过,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谈举止。
当初,孔先生推算袁了凡命中无子,53岁时寿终。但实际上,袁了凡不仅育有一子,还多活20年,成功改命。
佛家偈语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命运并非定数,祸福取决于心念。
选择听天由命,消极怠惰,则命途艰难;
选择积累善行,善心善念,则福报一生。
命运无常,切不可被命数束缚了脚步。
不认命,不退缩,积累善行,才能创造自己的命运,过好这不平凡的一生。
2
念
《了凡四训》:“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心念导致犯错,就应该对心念下功夫,端正自己的内心。
就像砍断毒树,应直接砍掉它的根,而不是只剪掉有毒的枝叶。
人无完人,犯错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懂得反省自己,勇于改过。
晋人周处,年轻时傲慢无理,经常斗殴闹事。
乡人们把他与山中的白虎、水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
周处为了炫耀自己的勇猛,上山射杀了白虎,又下水与蛟龙搏斗。
三天三夜后,仍不见他和蛟龙的踪影,乡人们便认为周处已死,纷纷奔走相贺。
周处杀死蛟龙上岸后,发现人们都在庆祝他的死亡,顿生悔意,不再为非作歹。
他意识到,修正自己的心念,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能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于是他不远万里找到陆机、陆云,追随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终成晋国一代名臣,死后追封“平西将军”。
《处世悬镜》有言:“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远。”
勇于改正错误的心念和言行,才不会迷失自己。
而在自省中精进,会让人变得坚韧、专注,日益强大。
端正自己的心念,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3
善
《了凡四训》:“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身体力行,行善积德,无论是怎样的福泽,均可求得。
发心纯正,一心为他人,福泽便能惠及子孙。
苏轼的祖父苏序,淳朴豁达,乐善好施。
灾荒之年,他将祖上为数不多的田产卖给一户穷苦人家,只象征性地收一点报酬,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丰收之年,那户人家想要回报他的恩情,打算补偿一些钱财,但苏序却笑着拒绝,说:“我卖掉它,和你们没有关系。”
苏序还心怀大爱,关心百姓的疾苦。
他曾在稻谷丰产时,未雨绸缪,将大米换成更能长期保存的粟米,几年下来,囤积200余吨。
当饥荒来临时,他开仓放粮,接济穷人。
苏序宅心仁厚,在当地很有声望。他的子孙也深受其影响,为人慷慨豁达,成就“苏门三学士”的荣耀。
《颜氏家训》有言:“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积善之家有余庆,行善之人有福报。
4
谦
《了凡四训》:“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人有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基。立定志向后,时时保持谦虚,处处帮助他人,自然能得到福报,成就大事。
扁鹊年轻时,曾是一家旅舍的管理人。他做事亲力亲为,待人谦逊有礼,使得旅舍生意兴隆。
旅舍里寄居着医术高超的老先生长桑君,每日研磨制药,接待病人。扁鹊对长桑君的药材、医书充满好奇,想要学习医术,经常给老先生端茶倒水,帮忙打点。
长桑君见扁鹊一心向学、良善谦逊,便决意收他为徒。
扁鹊从此跟随师父四处行医,救治病人,后来被尊为“神医扁鹊”。
扁鹊三兄弟都懂医术,一次,魏文王问他:“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高?”
他回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当时,扁鹊已经声名在外,文王不信。
扁鹊便解释说:
大哥治未病,能让人免于病痛;
二哥能治好发病之初的小病,有效地控制病情;
而自己治病则在发病严重之时,所以别人才误认为他医术高明。
文王听后,十分佩服扁鹊的为人。
《易经》有言:“谦尊而光,谦以制礼。”
谦,是衡量德行修养的尺度。以谦养德,能够受到尊重与拥戴,成就大事。
▽
《太上感应篇》有言:“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福祸没有自己的门路,全凭心念召唤。善恶有报,会像影子一样追随而至。
想要避祸得福,改变命运,便要心存敬畏,行善积德。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现代学习方式和多是象数义理混合的,而卜筮则流于江湖。所以,先刨除一切概念,混合一切宗派,不然没开始学就糊涂了。从0开始的话,按照没有文言文基础,大概推荐一些基本的步骤和书籍以供参考。不可为要!
一、泛了解
易学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赘述。
因为易经现代的书籍也过于庞杂,入门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非常重要。窃以为如果有文言基础,大可直接从经传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荐东南大学注音版的《周易》(简体横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标注及简单注解,字比较大,缺点是好心的插图反而杂乱)。另外一个本子推荐中华书局诵读本《周易》(四海本、绿本都可,有音频可以索要),没有通假字和插图。不管哪个本子,一些向来有争议的字、断句、读音都会有出入,先按一本学,之后多读几个本子自己再判断。(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这两个本子一定要买一本,不然会有很多读音掌握不准(如屯zhun卦)。
如果没有文言基础,那市面上的入门本子也有很多。个人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张其成《易道主干》、张善文《周易入门》。这几个本子的特点是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特有词汇的认识,泛读就好。特别说明:之所以推荐南怀瑾的书,是因为其书并不完备,但点到即止,防止走偏门。
另外,特别推荐一个iOSApp《易经》(图标是线装书的设计标有“有声同步”字样),诵读可调整语速、有注释和简单的白话文翻译。
二、基础背诵
关于背书,不同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窃以为必须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渐进的背。
1、朱熹(争议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义》三种卦歌,分别是“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分宫卦象次序歌(乾为天、天风姤……)建议边画边背,否则会很吃力、下上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
2、序卦传(郭氏认为幼稚),窃以为序卦传包含的逻辑最必要掌握的;
3、说卦传前十章(金、吕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归类);
这些最好先背下来。其中朱熹的三种卦歌是必须要背的,是对64卦从卦序、卦象上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会省很多劲。序卦也不难背,每天诵读7次,最多连续7天应该就可以背下来了,说卦传相对内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结合图去背,这些理解会更深。
背下来以上的内容之后,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个人,随便说一卦,你说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后是什么卦;
2、找一个人,随便说出一卦,你说出卦象是什么,并画出来;
3、自己画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窃以为先不着急去读经传注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读。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错卦(六爻阴阳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所谓错综复杂,还有互卦等易例,如果这两个还糊涂,可以先放下,通读一遍经传之后学更容易理解。
还有7个最起码要掌握的卦爻基础:
1、三才;
2、动/静;
3、之/变卦(即动爻变后成卦);
4、消/息;
5、乘/承;
6、当位不当位;
7、得应不得应。
这些在读文言注解的时候易于理解。了解之后,像上一步一样,找一个人来随意说一卦,你来说出错卦和综卦是什么卦,以考核自己。
三、读经传法
现在外边爻卦多数用的是清朝王洪绪的《卜筮正宗》,当然也有《增删卜易》之类(市面上这两个本的通行本子是中医古籍出的,纸质和校对存疑,所以如果想从卜筮入手,最好要找一个老师,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一个好本子),这两本是卜筮入门的书,接近于白话文,但是很厚,需要背下来很多东西,个人不建议现阶段学。因为这都是宗于西汉京房的纳甲方法,而纳甲并不是唯一的卜卦方法。
个人建议一种比较快而且有趣的方法:每天自己卜一卦(三枚铜钱,没有的话硬币也可,百度一下六爻方法,暂且可不用纳甲等法装卦),卜到哪卦背哪卦,顺便一眼变卦、错卦、综卦都是哪卦,之间有什么连系。一天背不下来的话,就等背下来再卜下一卦。这样学算是象数理占无漏了。
四、推荐书籍
开篇说过,先放个宗派的问题,下边推荐的书,都是个人认为较好的本子,当然还有其他好的本子可选。个人建议选书要看出版社权威与否,注释、点校的人是否权威也要考量。
1、王亭之《周易象数例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佛学大师、紫薇大家晚年唯一的易注,条理清晰,可作工具书);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有注释)近代大家,越近代包容性越强;
3、杭辛斋《学易笔谈》岳麓书院(类似于《日知录》式的点滴记录,内容庞杂)。
另外再推荐一本作为工具书的本子: 胡渭《易图明辩》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 有很多有必要了解的图例,如不习惯这样的本子,可以买一本张其成的《易图探秘》广西科技出版社的;。
此外,有两个可以选择拓展基础的本子,一是江永《河洛精蕴》巴蜀书社(河图洛书也是历来有争议的,这个本子个人认为值得一看,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图例,自己选择);二是黄宗義《易学象数论外两种》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学易繁体文言是躲不过去的。
白话易注类(有注解的)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上下册(排版比较好,就是字太小,比较细致);
2、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排版好,原文繁体,今译部分可忽略,注解详尽);
3、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 (排版不好,有些新解个人保留意见,可参考)。
其他白话文的本子还有很多, 刘大钧老师很多书、张其成《全解周易》、 傅佩荣也有《乐天知命》等等很多本子,还有已经不再版的马恒君《周易正宗》(孔夫子旧书或淘宝有售),暂不赘述。
另,有一些近代的本子,如高亨、李镜池等,一家之言较多的,自己根据已有的理解和倾向选择。
文言易注类(实在太多,鉴于汉易佚失过多,宋易改变较大,个人先推荐几本唐人和清人的本子)
1、惠栋《周易述》中华书局繁体竖排 上下 (附带汉易学及易例,与集解一样,可以作为汉易工具书);
2、胡煦《周易函书》中华书局 四册 (内容庞杂,有很多发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及图例,但需要基础扎实再读);
3、 李鼎祚《周易集解》有九州出版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版、齐鲁书社导读版(必备书籍,建议齐鲁版,虽然排版太不好);
4、孔颖达《周易正义》同样必备书,同样有不同的版本,还是建议齐鲁导读版,虽然排版不好(另外,中华书局的王弼《周易注》最好也收了,后边附有《周易略例》不可不知)。
再者,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这个本子也不错,是官方中权威的,版本也有几个,根据自己需要选择。
拓展阅读:
读完以上的本子,再读什么本子自己就知道了。如张横渠、程伊川、来知德、王夫之、焦循、毛奇龄等等,太多了。这里例举3个个人认为现在的渠道可能不太好搜的本子。
1、京氏易:《冒鹤亭京氏易三种》巴蜀繁竖、《京氏易传导读》齐鲁(孔夫子旧书网或淘宝有,找不到的本子就上这两个地方找);
2、郑氏易:《周易郑康成注 六经天文编 通鉴问答》中华书局繁竖;
3、易纬:《七纬》中华书局繁竖。
几个不推荐先看的本子:《易林》、《皇极经世书》,是另外的方法,一时半会用不上。
其他书名搜不到就搜作者名(字号),杨万里搜“诚斋”等,不再赘述。
再者,拓展阅读到《左传》、《国语》、《太玄》等也不用说了。个人更倾向于参阅《老子》、《论语》,或者干脆参佛更好。
最后,再强调一点:善易者不卜。窃以为是到了根据时空环境就能知道会怎么发展的境地,自然不需要卜卦了。所以,卜也是逃不过的,卜卦装卦都易学,解卦要靠明师和悟性了。不以卜为目的、为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