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风水涣, 风水涣是什么卦易卜居
2023-10-28 05:39:25 4
《易经》初学者必看,最全的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名词清单,保证你看完就会。
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另有观点:《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称为《易经》。《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但核心含义是变易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爻:交错之义。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欢迎对奇门遁甲感兴趣的朋友们关注我的公众号 月水泽 学习更多易学知识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与事理。卦象为大象,爻象为小象。
17、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18、天道:五、上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为三才之地道。
21、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22、位: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下)、二、三、四、五、上。依此说明上下相对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与下卦的二为中。
24、正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为正。
25、君位:指四爻与上爻之间的第五爻。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两爻能代表一卦的总体意义就是主爻。
27、元:易经中一般认为是始,是大,是善。
28、亨:易经中一般认为是亨通。
29、利:有利,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收缩,成熟。
30、贞:原意是占卜,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正而固。
30、吉:顺从易理为吉。
31、凶:违反易理为凶。
32、悔:犯了过失,心中想要补过迁善,知过而能改,悔后趋吉。
33、吝:犯了过失,找理由掩饰与推诿,知过而不能改,吝常趋凶。
34、咎:灾祸。
35、当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
36、不当位:阴爻居于阳位,阳爻居于阴位。
37、阴位:从下至上,二、四、六(上)为阴位。
38、阳位:从小至上,一(初)、三、五为阳位。
39、內卦:六爻卦的下三爻为內卦。
40、外卦:六爻卦的上三爻为外卦。
41、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如果一为阴爻而另一为阳爻,则为相应。
42、不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彼此同为阴爻或同为阳爻,则不相应。
43、承: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下面,承助在上面的阳爻,叫阴承阳或柔承刚,大多顺而善。
44、乘: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上面,乘驾在阳爻上面,叫阴乘阳或柔乘刚,大多逆而劣。
45、经卦:又叫三画卦,共八个,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46、复卦:又叫六画卦、成卦,共64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64卦,每个复卦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
47、反卦:前一卦像卷帘一样反过来就是后一卦,后一卦反过来就是前一卦。比如屯蒙两卦。
48、对卦:两卦六爻从初至上阴阳相对,比如乾坤两卦。
49、八卦: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50、本卦:无论用什么方法起卦,得到的这一卦就是本卦。
51、变卦:变卦相对本卦而言。如果本卦中有“动爻”,即老阳、老阴之爻,此爻即为“变爻”,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那么本卦相应的就会转变,原来相应的的阳爻就变为阴爻,阴爻变成阳爻,因而得到一个新的卦,即为变卦。
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
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覆碗
兑上缺,巽下断
盂(音yú,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
艮(音gèn,山;方位名:东北方;姓;止,静止;坚固,坚硬;艰难)
巽(音xùn,古同「逊」,谦让恭顺)
兑(音duì,今字作悦,本义:喜悦;兑为口,说也;通「锐」,锋利)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表示万物相互关系。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
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阳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
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五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
八卦含义
一、乾 (qián)
乾为天卦象: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二、坤(kūn)
坤为地卦象: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三、坎(kǎn)
坎为水卦象: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顶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四、离(lí)
离为火卦象: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五、震(zhèn)
震为雷卦象: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六、巽(xùn)
巽为风卦象: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七、艮(gèn)
艮为山卦象: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八、兑(duì)
兑为泽卦象: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这八个字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原文】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涣卦,亨通。君王来到宗庙祭祀先祖,有利于跋涉大川,利于守正道。
【启示】涣本意指水流分散,引申义为涣散、离散,主凶象。也表示民心反离、分裂。涣散不完全等于凶险,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有散有聚的,散与聚是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水聚集于湖中,蒸发为水汽,这是散;但是雨又给湖泊补充了新的水源,这是聚。人与人、每个组织之间都经历过有散有聚的过程,原有的形态在完成特定性的使命后终将瓦解,而新的关系又将逐步确立。涣散促使陈旧制度瓦解,而孕育着新事物的诞生。关键是要抓住机遇,拯救涣散,促使其向聚合的方向转化。
涣卦所描述的便是人类大迁移的场面。远古人类发明了舟楫,于是离开故居,漂洋过海,流散到世界各地。如美洲的印第安人便是从我国流散过去的移民。迁移更有利于生存,所以亨通。来到新的居住地后,部落酋长第一件事便是要建宗庙,因为宗庙祭祀可以团结民众,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事。
得此卦者会有任性、放纵的性格。求财难成,有不测之灾或蒙受损失,也有住居劳苦之象。我难彼顺,有颓废不振的运势。陷入困难,涣散溃败,向心力丧失,离心力增加。事业、感情、婚姻的根基开始松动,内部有不和,导致人们心神不宁、精神不佳,心绪沉闷。应稳定情绪、定下心神,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主见,或远方交涉,或迁居,收拾涣散之局,重整聚合。

初六:用拯马壮,吉。
用来拯救的马匹强壮,吉祥。
【启示】涣散刚刚开始,拯救起来还比较容易。初六处于迁移的初级阶段,人们走得累了,可以骑着马继续前进,寻找着自己的乐土。这是交通工具给人类的迁移带来的吉祥。如果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人类靠两只脚是无法走到世界各地的。因为有大山与海河阻挡着。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水波冲到岸边的台阶上,没有悔恨。
【启示】涣散之时奔向可供凭依的几案,说明九二得遂阴阳相聚的愿望。九二处在涣散之时,凭着自己如壮马般的才力,不去拯救涣散。与其救而无功,不如急速离开危境到安稳的地方去。哪里是安稳之地呢?九二把初六看做可以安居之地。九二处涣散之时而急就于初六,得以实现阴阳相聚的愿望。
六三:涣其躬,无悔。
水波冲击着身体,没有悔恨。
【启示】水冲击着身体,这个身体应当是舟的体表,人们乘舟远行了。波涛拍打着船舷。人们在茫茫的水面上航行,这水有可能是海水,也有可能是湖水,也有可能是河水,总之,他们在朝一个陌生的国度前进。这不应当悔恨。尽管前面的乐土也许是别人的领地,那么继续向别的地方行进,寻找自己的乐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水波冲击着人群,大吉祥。水中的人群聚为山丘,不是常人能够想到的。
【启示】六四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大臣,不仅能够解散自己的朋党,使国家大吉,而且还能解除各种有碍统一的小群割据势力,涣散小群而重新聚合如山丘般的国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求六四自身素质要好,能大公无私,还要有政治抱负、政治远见。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浩瀚无边的大水袭来,人们大声呼喊,水流到了王宫附近,没有灾难。
【启示】当身体郁结风寒时,若能发一场大汗,病就好了。国家、社会也是如此,积弊久了,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也需要“发汗”,将长期淤积壅滞的各种弊端一扫而尽。所以用“发汗”来比喻君王号令很恰当。六四只是执行号令的大臣。当机立断发布号令的是九五。有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坐阵指挥,又有六四这样无私干练的大将来贯彻执行,定可拯涣成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流血后,远离伤害,没有灾难。
【启示】经过各爻的努力,大乱达到了大治,大散达到了大聚,终于达到了治涣的目的。故上九能远离伤害。涣散瓦解了旧观念、旧制度,同时也就孕育了新观点、新制度。拯治涣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使用涣散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散尽朋党,解除割据,国家自然由散而聚。
【涣卦点睛】涣指涣散,但不完全等于凶险,此卦凶中藏吉,同心同德则可化险为夷。得涣卦者如同风行水上,平地要起波澜。没有不散的筵席,好朋友也不能厮守一生。情缘将尽,猜疑已生,间隙已成,不要最终闹个不欢而散。

我不是什么高端的人,不过在我有限的人生里,我曾经尝试过几次all in,也就是把手上所有的东西都压上去。尽管不是赌博,胜率也是极高的。但是我还是心里发慌,等待结果的时候,一遍一遍地掷铜钱,打卦。一遍一遍的翻《周易》来解卦。神神叨叨地像个神棍。
我不知道《周易》解卦其是只是“相由心生”吗?
我知道!
我不知道事情的发展不以个人意志转移吗?
我知道!
我不知道就算我算出结果也于事无补吗?
我当然知道!
但是当你已经全部押上,经不起失败的时候,那颗心就没那么容易定下,任何东西只要能给我一点信心,一点确定感,我都会愿意接受。
当然,经过这几次冒险后,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全部押上,总还是有备选方案。而后我就很多年没有碰过占卜的铜钱了。当失败可以承受,也就用不着这些怪力乱神了。
这就是为什么官场,商场那么多人信风水,周易的原因。总体来说,官场,商场不那么讲逻辑,同样水平的人做大致类似的事,结果却可能是云泥之别。而且时不时就需要你all in。比如官场,最核心的能力就是站队,而站队这事儿你会发现自己的信息永远不够。也就是你必须要在不完全信息下去决策,而站队错误轻则贬官重则丧命。
这种情况下,从神秘主义里找寻些许安全感,大概是人性使然。
不能理解这种感觉的人,可以把房子卖了,借上高利贷,然后投入股市买股票。然后你就能体验到,算出一卦晋卦那种毫无根据地欢乐是什么感觉。
别从是非的角度看人间的事,而是要去找里面的共性,人性以及合理性。世界不会因为谴责变得更好,只会因为有建设性的措施而变好。
如果你连一个事情里的共性,人性,合理性都看不到,那就不可能理解共有的需要,也就不可能找到有建设性的措施去满足人性的需求,更不可能找到合适的预言来概括合理的逻辑。

曾仕强的《曾仕强详解道德经》书中摘录:
第一集
要研究《道德经》,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无法来说明,只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画开天”。这个在现在被看成符号的“一画开天”,当时叫作象,而且一直影响了几千年。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地执象,看天,讲天象;看人,讲人象;看地,讲地象。
老子看到这种状况,就感觉到如果人们再这样执象下去,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当然,这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他决定要破象立道,即把象破掉,然后把道引出来。但是老子也很清楚,伏羲氏画象,大家便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又开始执道了。所以,《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是带有警告意味的,意思是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把伏羲氏当年没有办法讲出来的事情说出来,起了个名字就叫作“道”,但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第二集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面,提出了“四大社会乱源”,分别为名、利、欲、知。所以第三章首先就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百姓争的就是那个名。你说要考进士才能够当官,他就拼命去考进士;你说要有才德才能够被重用,他就拼命去追求才德。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表面上是忠臣,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奸臣;表面上公正无私,私底下却自私自利。所以老子一针见血指出,整个社会,如果崇尚贤人,崇尚有才德的名,就会造成
很多虚有其名,根本无才无德,却装得有才有德的人,使得整个社会都朝这个方向去竞争,然后搞得其他事情没有人做,这对整个人类是不利的。
我们几千年来,都是为了功名,为了考名校,为了拿博士,为了这个为了那个,不顾一切,甚至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抛弃。达没达到目的的都开始骂,造成很多无形的压力,使得我们的生活不正常。老子这句话,要好好去思考。“名可名非常名”,不能崇尚任何的名号,否则大家就会盲目地、不顾一切地、不择手段地去争。
第三集
《道德经》第六章开篇,老子用“谷神不死”来告诉我们,万物的源始都是同样的道。什么叫作谷?老子出生在河南鹿邑,当地是一片平原。放大来看,整个河南是多山的,四面绕山,当中一片广大的平原,这个谷是够大的。
然后,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为什么别的名字不叫,而叫函谷关?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很深、很险要的谷。人们常常会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地物,来做形容,我想老子也是这样的意思。他说道像一个宽广的谷,可以包容很多东西,又像一个山当中的深谷,可以隐藏很多事物。它们有一种功能,叫作神奇、神妙、神灵。这个神跟我们一般所讲的鬼神,是不相关的。纯粹就是说,怎么在那么多山当中,会出现这么一个广大的山谷,实在是很神奇很神妙,如此而已。而且这种谷,它的神妙不是一阵子,而是会维持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不死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不会死亡”,而是虚谷的神妙,虚谷的妙用是深深不移的。所以,老子给它一个名字叫作“玄牝”。
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牝”就是母性。“牝”,前面加上个“玄”字是什么意思呢?表示赞叹:哪有这么能生的。一般的母性,生一个就很累了,生两个就有点犹豫要不要再生,生三个就觉得差不多,不要再生了,了不起生七个八个。但是谷神是生生不已的,所以加上一个玄字。绵绵不绝,不同于一
般的母体,因此特别给它一个名词叫作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之门”,就是我们在第一章时候就讲过的“众妙之门”。它是万物生化的一个门,不是一般的生门,所以也叫作天地根,即天地万物生化发展的根本源头。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忘根、饮水思源的民族,就是老子所讲的,这是我们的根。
第四集
《道德经》第九章,老子开篇就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是停止的意思。要保持盈满,不如少装一点,让它不盈满。这样才能留下一些空间,等到有的时候还可以再装。当容器装满的时候,如果还有更好的东西,就再也装不进去了。如果没有更好的东西,里面装满了也是要溢出去的。因为天道忌满,自然的现象都是这样。下雨天我们弄个水桶去盛雨,盛满了之后的水会溢出来。任何一个蓄水池,如果装满了水以后,一定是向外流的。与其这样子,还不如少装一点,让它保持可以再装的功能,这不是更好吗?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两边都非常紧张,后还可能逼死自己。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层面,半桶水是响叮当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说不要装满,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在没有满的时候,不要在那里晃来晃去。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没有满的时候,要表示自己是谦虚的,而不是表示不足。不满有两种:一种是我不足,我还要让它满,那就不叫持而盈之;另一种是认为到了七八分就差不多了,留下一些空间才有弹性,但是心里头是满足的。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不满足,就会很着急去争那个不足的地方,而且觉得只有一半,还要让大家知道只有一半,就不免会响叮当。这样,人家就会觉得你是个伪善的人,而不是一个真诚的人。
第五集
《道德经》第十一章,讲的是无的大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人类伟大的发明,其实是轮子。如果当初没有发现轮子的功能,可能人类就很难进步。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跟转动的作用有连带关系。所以,老子就用轮子,来启发我们去想象。三十辐,是轮子里面有很多辐条,当然不一定是三十根。可是再多的辐条,如果中间没有一个空洞的轴心的话,也构不成车轮。这个空洞的轴心就叫毂。三十个辐条,聚积在一个空洞的轴心。“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因为有这个空洞的轴心,才能够发生车子转动的功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埴” , 就是泥土。
“埏”,就是揉合。“埏埴”,就是把泥土拿来揉合。大家都知道,陶匠要做陶器的时候,一定先把泥土拿来,把里面碎的东西捡掉,然后再揉成泥团,这才开始去造器。可是不管怎么做,如果那个器没有装东西的空间,就没有用。比如一个方正的东西,就装不了任何东西。所以,“当其无”,就是因为它有那个看起来很空虚的空间,才“有器之用”,方才产生了可以盛装东西的、作为器物的这种功用。
第六集
《道德经》第十四章讲出一个“道纪”,并告诉我们“道纪”很玄妙。至于如何玄妙,这要先从道说起。
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在哪里,我们看不见,所以叫作“夷”。用心去听,听不到任何声音,所以叫作“希”。用手去抓、去摸,也抓不住、摸不到,所以叫作“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诘”,是问的意思。看不见的东西,听不见的东西,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都不知道从何问起。既然不能问,只好静下心来去想。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道,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正因为道说不清楚,也写不出来,所以混而为一。“混而为一”这四个字很重要,意思是说道无色无声无形,分不清楚它具体是什么形状。“一”,就是道的体。我们今天常常讲的本体论,就是在讲这个“一”。老子接下来写的文字,就是来形容这个“一”的。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皦”,是光亮;“昧”,是黑暗。其上不光亮,其下不黑暗,意思是说道体是看不清楚的,但是道的现象是很清楚的。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道的现象,比如人会打喷嚏,会抓痒,会看别人不顺眼,一定有原因,要是去找原因,一定找得到。
第七集
《道德经》第十七章,老子把中华道统大的特色说出来,叫作道政合一。意思是主政者、从政者,都按照道来施政,这在其他的国家,我们还没有见到过。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把君王分成四个等级,高的等级叫作太上。太上指的是上等的政治,它是道政合一。这样大家才知道,为什么我们后来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就是因为老君是修道的人,在众多的修道人当中,我们认为,而不是老子自己认为,高等级的就是老子,所以我们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太上,不知有之”,老百姓隐隐约约感觉到,好像有人在治理这个国家,可是大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比如,我们看鱼在水里面,水跟它的关系是很自然的。水没有说这个鱼怎么老在自己这里搅和,鱼也没有感觉到水在供应给它好的东西。两者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相忘于无为,各遂其性,各做各的事,各过各的生活,各安其位,各得其乐。
“其次,亲而誉之”,次一等的,彼此之间互相亲近,互相赞美。这就是儒家所讲的礼乐安民,修己安百姓。所以,儒家的高等级对老子来说,那是次一等的。道家主张我不给你压力,你也不要给我压力;我不必感谢你,你也不必感谢我;我们各人走各人的道,但是彼此都在同一个道上。大家可以从这里去领会一下。
这书让自己内心得到平静,对《道德经》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希望自己多些智慧与力量。

一些民科,娱乐一下,当故事讲,求不夹555~
求佛问菩萨的正确打开方式:如果你心里有一个问题,想要看看菩萨怎么说,选一天,从早上睁眼开始一句话也不要说,心里想着你的问题,直奔庙里烧香磕头诚心发问,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结束后该干嘛干嘛,路上你听到的第一个说话的人,Ta说的内容就是你问题的答案。
这个办法我和朋友都试过,有点东西的。
先说第一个朋友的,他是去问生意,从庙里出来后跑去方中山吃早饭,服务员问他说小油条要等一会,能不能先上胡辣汤,他同意了,后来他吃一半没等到小油条上来突然有事被电话叫走了。结果就是别人在他手里采购的东西,大头结的很爽快,到了最后一点尾款以质量有瑕疵为由钱被压下,因为款项不大就成了笔糊涂账最终不了了之。
第二个是我小姐妹去问考证能不能成功,拜完连正门都没出,其他香客来了一句今天这个雨一时半会儿下不来~不行了想起这个我就想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去问要不要分手的,当时还是冬天特别冷,从庙里出来哪也没去直接原路回家,停车的时候碰到个妈妈送小孩上学,急吼吼的在那喊“都几点了?你快别磨迹了,赶紧走!” 更巧的是那个小朋友刚好和我同姓,他妈当时气急败坏地喊了好几遍他的大名。
最后提醒一下,事后最好去还一下愿,应了就去功德箱里塞点钱或者给庙里送点米面油瓜果蔬菜一类的,记得送米面油蔬菜这种不能说供佛,要说供养三宝。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敬人即是敬神”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神”也许就在人的身上。


第四十七卦:《困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译:《困卦》象征困顿:亨通;占卜结果表明,神通广大的大人物可以获得吉祥,没有灾祸;此时许下的诺言很难令人相信。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译:《象辞》说:《困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兑(泽)上,为泽中无水之表象,象征困顿;作为君子应该身处穷困而不气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牺牲生命。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译:初六,屁股卡在木桩上坐立不安,退隐到幽深的山谷里,三年不与外人相见。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译:《象辞》说:“退隐到幽深的山谷里”,就是进入荒僻阴暗不见天日的地方,比喻处境极其困难,看不到一线希望。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译:九二,为醇酒美食所困扰而穷于应付,高官厚禄就将来到,应当用丰美的酒食祭祀神灵;出兵征战即使遇到凶险,也不会受到伤害。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译:《象辞》说:“为醇酒美食所困扰而穷于应付”,并不是很可怕的事,只要内心坚持中道,纯正而有主见,就会有喜庆之事到来。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译:六三,困在石头下面,站在蒺藜之上;刚刚回到家中,又不见了自家妻室,凶险接二连三来到身边。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译:《象辞》说:“站在蒺藜之上”,就是说阴柔凌驾在阳刚之上,情形就像是站在刺人的蒺藜上面,十分困窘。“刚刚回到家中,又不见了自家妻室”,说明祸不单行,已经饱受各种困扰,家门又惨遭不幸,实在是不吉祥的兆头。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译:九四,慢腾腾姗姗来迟,原来是被一辆豪华金车所困而不能脱身,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最终会有好的结局。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译:《象辞》说:“慢腾腾姗姗来迟”,表明没有飞黄腾达的奢望,一心想着屈尊下士来摆脱困境;虽然所处地位不妥当,不能胜任职务,却能得到志同道合者的支持。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译:九五,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治理天下,就会被自身所处的尊贵地位所困扰;但慢慢地又会走出困境,应当虔诚地祭祀神灵,才能保证前景顺利。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译:《象辞》说:“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治理天下”,表明处在至高无上的显赫位置上,如果不恤民命,滥施酷刑,就会落得个孤家寡人,被困在众叛亲离的尊位上,摆脱困境走向亨通的志向就难以实现。“慢慢地又会走困境”,完全是由于坚守中庸、保持正直品德的结果;“应当虔诚地祭祀神灵,才能保证前景顺利”,就是说诚心敬神,可以时时接受神灵恩赐的福分,求得吉祥顺利。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曚;曰动悔有悔,征吉。
译:上六,困在纷乱缠绕的葛藤中,身临摇摇欲坠的山石之间,假如说动辄会后悔,那就早点行动,让悔悟快点到来,向前进军会迎来吉祥。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译:《象辞》说:“困在纷乱缠绕的葛藤中”,说明所处位置不是十分妥当,脚下尚有难以解脱的绊索,因此困难重重。“假如说动辄会后悔,那就早点行动,让悔悟快点到来”,这是十分明智的举动,早些悔悟,把危险抛在身后,前途就会无比吉祥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