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名字
2023-11-18 14:45:23 3
康熙名叫爱新觉罗·玄烨
2.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1、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2、雍正: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3、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雍正(Yongzheng)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他在1722年登基,直到1735年去世。他是康熙帝的四子,母亲是孝庄文皇后。
雍正的名字是胤禛,这个名字有“禛”字,意为安定和平。他的父亲康熙帝在世时曾经给他起过一个别名叫“圆明园”,寓意着他要像圆明园一样光明磊落、无愧于天下。不过后来雍正自己改名为“胤禛”。
雍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整顿,包括削弱藩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僚制度等。他还大力支持文化艺术事业,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同时,他也对贪污腐败进行了严厉打击,清除了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
总的来说,雍正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的治理理念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熙原名叫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玄烨8岁登基,16岁即除权臣鳌拜夺回大权。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帝王之一,为开创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玄烨,他八岁登基,是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166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患天花去世。临崩前遗诏,立八岁的玄烨为皇太子,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臣辅政。后来,鳌拜自恃功高,专擅朝政,制造冤狱,打击异己,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
甚至在康熙亲政时,还不甘心交出大权。少年康熙自然不能容忍,他从各王府中挑选亲王子弟一百多名做他的侍卫,组成善扑营,练成高超的蒙古摔政技艺。康熙八年(1669年),也就是康熙16岁那年,他联合内大臣索额图,利用善扑营子弟智擒专权跋扈的鳌拜,宣布了鳌拜三十条大罪,禁锢终身。
康熙夺回大权,从此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1673-1681年,康熙充分发挥了满洲八旗的军事优势,制定了重点打击吴三桂,争取其他叛军中立、归降的策略,平定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1682年,康熙借胜利之势,派姚启圣、施琅为将,攻陷台湾,设置台湾府,将台湾置于清朝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台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方战事一结束,康熙就开始谋划抗击不断向东扩张的沙皇俄国。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请求清军撤围,以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为原则,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接着,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动叛乱,康熙三次御驾亲征,使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陷入绝境服毒自尽。平定噶尔丹之后,康熙趁机加强了对青海和西藏的控制。清朝建国以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康熙皇帝是一位颇有谋略和远见的英明人物。他采取重视德化及人心向背的“怀柔政策”,特别强调“满蒙一体”,团结拉拢蒙古族、藏族的上层王公贵胄。
具体措施是优给廪禄、减免徭赋、加封爵位,保证他们的世袭权利,而且规定他们轮流到北京或承德朝见皇帝。皇帝给予他们以极高的礼遇。同时又在蒙古族和藏族中扶植黄教,尊崇活佛,优礼喇嘛,利用宗教信仰,以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浩大的军事边防工程。怀柔政策的推行,在国内化兵戈为玉帛,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拥护,对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康熙励精图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政绩。他不但解决了水患和漕运问题,还废除了圈地政策,奖励垦荒,发展农业。为了恢复生产,康熙还多次减免赋税,并把丁银的总额固定下来,规定以后增加人口,永不加赋。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于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好处。
他还压缩官营手工业,宫廷官府用品改为向商人购买,这些都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康熙年间开始,全国许多的手工业城镇日益兴盛起来。康熙帝一生崇尚文教,优容文士,他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词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朱子全书》《性理大全》《大清一统志》等。
康熙大规模地编纂书籍,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振兴文教事业、促进学术文化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开创了康乾盛世,为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大清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文治武功,在历代封建帝王中都是极为突出的。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1616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清廷。
清朝皇帝位序为:
清太祖- 努尔哈赤(称汗):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清朝第一位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先称汗后称帝):在位时间1627年——1642年,清朝开国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在位时间1643年——1661年,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清朝入关第二位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撤除三藩,铲除沙皇俄国势力,平定准葛尔叛乱。
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时间1723年——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
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时间1736年——1795年,雍正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乾隆第十五子,铲除了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和珅。
清宣宗-道光皇帝:在位时1821年——1850年,嘉庆皇帝第二子,清朝唯一嫡长子身份继承王位的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在位时间1851年——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在位时期参加和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
清穆宗-同治皇帝:在位时间——1862年——1874年,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既慈禧。
清德宗-光绪皇帝: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甲午战争中主战,大力支持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遭慈禧囚禁,直到去世。
宣统皇帝: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