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字
2024-02-27 11:31:25 4
四川名字
四川的特色名字?四川的特色名字很多,饮食方面有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肉片,虎皮青椒,鱼香茄子,泰安鱼等等。特产有蜀绣,郫县豆瓣,峨眉毛峰,全兴大曲,茉莉花茶等,特色景点,稻城亚丁,九寨沟,乐山大佛,三星堆古遗址,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四川从古至今的名字
四川简称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内陆,连接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与西藏自治区,东南方向则是云南、广西等省份。
四川四面被高山及丛林包围,在军事上是块易守难攻的大后方,同时在经济上,又因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气候宜人等特点粮食产量极高,因此四川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
后汉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曾依靠蜀地易守难攻和粮食产量高等天然优势在这里建国,延续了大汉王朝,后被称为蜀汉政权,而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是从这里起家的。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本为蜀国,是周朝下辖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316年,秦朝的惠文王灭了蜀国,在这里建立了蜀郡。汉武帝时,将全国设为十三个州,其中的蜀郡就归益州管辖,除蜀郡外,益州还下辖着汉中郡、南中郡等其它十一个郡(国),共计十二郡(国),包括现在的云南大部和陕西部分地区。
其中的南中郡就是现在的云南省,而在汉朝时期,它与蜀郡一样,都归益州管辖。
西晋时期,因为蜀汉政权在此地的开发,益州下辖的南中郡有些不安分,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这么大的地区交由一个州来管辖,甚是不便。西晋的统治者担心南中地区生变,于是将南中郡从益州分离出去,设置为宁州,从此四川、云南一分为二,而益州的其它地区大多都成为了后来的四川。
四川的名字从何而来?
四川名字中的"川",并非河流的意思,而是路,路不是道路,是古代的一个政区划分,相当于现在的省,也就是说,四川曾经是有四个路,或者说是四个省组成的。
北宋初年,刚刚建国的大宋政权在现在的四川地区建立了西川路和峡西路,并将其合称为"川峡二路"后来又将这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到了北宋咸平四年,宋真宗将原来的川峡路又划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
南宋时期,就将这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这也就是四川地名最初的由来。因为这四路在地理位置上刚好在如今四川地区的东西南北四面,所以也称为东、西、南、北四川。
蒙古铁骑入驻中原后,为了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土,忽必烈将全国按照"行省"进行划分。在四川地区正式建立了省级行政单位,全称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为四川省。
而四川一词,被用于省名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为何后来只剩下川东、川西
但当时因为四川省面积过大,管理上有诸多不便,外加汉中地区地势险要,一直以来都是四川的门户,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蒙古军队在四川曾吃过大亏,于是将利州路(汉中)划归陕西省,从此北川便与东、西、南三川分开,成为陕西省的一部分。

四川有什么地名
四川省的城市有很多:成都市,绵阳市,,泸州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德阳市,内江市,广安市,巴中市,成都,自贡市,乐山市,四川省广元市,眉山市,遂宁市,四川省资阳市,雅安市,攀枝花市,甘孜州,康定,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州,这些都是四川省值得骄傲的城市,有经济发达的,有风景优美的,有民族特色的。欢迎朋友到四川来。

四川地名有哪些
四川在古代叫巴蜀,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四川中部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此时的巴蜀地区就有了“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
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时期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也就有了苌弘化碧的传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巴国和蜀国。
因巴、蜀发生战争,秦国趁虚而入攻占巴国和蜀国。后,设巴、蜀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
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刘璋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
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被覆灭,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将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
总称“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在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辖区除如今的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随后清军八旗屠川,康熙二十四年湖广填四川。
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四川的名字有哪些
四川省下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4458个乡镇。具体如下(乡镇太多不一一罗列):
1、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简阳市
2、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平武县、江油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3、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
4、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5、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6、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
7、广元市: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8、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
9、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市
10、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眉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11、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
12、宜宾市:叙州区、翠屏区、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13、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阆中市
14、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15、雅安市: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
16、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金川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
17、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
18、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金阳县、雷波县、美姑县、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冕宁县、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
19、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区、邻水县、武胜县、岳池县,华蓥市
20、巴中市: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
21、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丹棱县、青神县、洪雅县

四川古名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长江各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30种。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 从江源至当曲口(藏语“曲”即“河”),长358公里,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长813公里,称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长2308公里,称金沙江; 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长2884公里(荆江裁弯取直后,缩短航程80公里,为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