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和名字, 姓和氏的传承方式
2024-03-09 03:01:25 3
名字和名字
我用的办法是“两字无姓”,比如我手边有个玻璃杯,我就把“玻”去掉或者把“杯”去掉,剩下两个字,比如剩下“璃杯”,我大概率起个“离贝”就结束。
缺点是这种名字没暗示意义,而且大部分极度中二,影响读者沉浸,优点那就厉害了,首先脱离了姓氏的禁锢,第二这种名字摘除了人物逻辑,比如“赵日天”听起来就想造反,“离贝”这种就没人猜得到。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名字是肯定会被吐槽的,一被吐槽就会被吸引注意力,然后别的地方就安全了……
———
你们该正经起名字还是正经起名字,不要被我这个答案带歪了。
姓和氏的传承方式
以下内容来自百科。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太长了不想粘贴了,自己看吧——姓氏_百度百科
姓名与姓氏的起源
中国有50多个民族,其中,大家熟知的有五十六个,另外还有穿青族和未识别民族及少量的归化外国人。这其中,仅就大家广泛承认的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人中,不用姓氏的民族就有傣族、独龙族、门巴族、布朗族、拉祜族、高山族、普米族等民族。另外,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姓氏也和汉族有较大区别。《中国少数民族姓氏》(作者:杜若甫,ISBN:7105108304)对中国少数民族姓氏有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有兴趣可以看看。这其中,就明确指出了部分民族没有姓氏。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人取名字不是一定要有姓。
那么,第二个问题,有姓氏的民族,姓的由来是什么?
少数民族的姓氏,可以参照上文提及的《中国少数民族姓氏》这一辞书。
汉族的姓氏,可以参照《中国姓氏大辞典》(主编:袁义达、邱家儒,书号:9787210044079)。
简要了解自己姓氏的由来,可以翻翻《中华小字典》等辞书或者直接百度。准确了解自己的姓氏,一般可以看看自家的家谱。当然,家谱里面也多有因为编撰时的虚荣心及传承中的散佚等原因,不完全靠谱。
那么,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姓的由来多种多样,包括不限于: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部落标识、官职、赐姓、避祸、讹传等等。
名字与行为的关系
你的名字,其实不是你的名字。
也许我们还没出生时,你的名字就已经被取好了。
比如招娣,看看这名字啊,充满了期望,快点下一胎生个儿子吧。
所以,父母给你取得名字从来都是饱含他们的期待,但是与性格必然的关系这一点,难以考证,总之影响是极大的。
顶着这个名字,就意味着你会在父母的期待下长大,你的性格在某方面,会受到父母期待的影响。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们小时候背负的期望,只要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重大变故,基本上我们就会背负这个期待一辈子。
除非,在某个时刻,你觉醒了。
叫人姓名好还是叫名字好
首先“叫”肯定不会有错。
至于“叫做”和“叫作”到底有没有区别在哪些场合下有致命性的区别那我建议咨询法学专家和文学专家。。。
这个问题就好比如,“其他”和“其它”到底能不能混用,为什么北方人喊疼南方人喊痛,豆腐脑和豆花到底有什么区别,馄饨和云吞到底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叫番茄什么时候叫西红柿什么时候叫柿子,什么时候叫马铃薯什么时候叫土豆,什么时候叫红薯什么时候叫地瓜什么时候叫白薯什么时候叫番薯……
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其实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要说有什么影响,那就是,“叫”可以比“叫做”在知乎问题栏里省一个字,“叫作”可以比“叫”在写作文时多一个字。。。
取名免费测名打分
起名时要避免结构、部首相同,名字笔画不宜太多难写,笔画不能太悬殊,要平衡。关彦斌这个名字,从书写和读来说,都还不错,没有很难读很难写。寓意上,彦是指贤德且有文采的人,被人所称颂,象征有才学;斌寓意知识广博、才华横溢,具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综合分数能够达到85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