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名字
2024-03-21 06:36:25 1
玉器名字
玉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有不同的称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玉的称呼:
1. 玉石:指代一种宝贵的矿石,通常是指翡翠、和田玉等。
2. 玉器:指以玉石为材料制作的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
3. 玉佩:一种挂在脖子上或系在腰间的玉饰品,常用作装饰和护身之用。
4. 玉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玉饰品,常用作装饰和佩戴。
5. 玉坠:一种挂在项链或手链上的玉饰品,常用作装饰和佩戴。
6. 和田玉:一种以新疆和田地区产出的玉石为材料的玉器,被认为是最贵重和珍贵的玉石之一。
7. 翡翠:一种以矿石中的硬玉为主要成分的玉石,具有独特的颜色和质地,是最受欢迎的玉石之一。
8. 缅甸玉:产自缅甸的一种玉石,具有高质量和美丽的颜色,被广泛用于玉器制作。
9. 玉人:指雕刻成人形的玉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玉雕艺术作品中。
10. 玉帛:指玉石和绸缎的合称,是古代礼仪中常用的贵重礼品。
这些称呼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传统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它们都指代与玉相关的不同概念和形式。

玉的名称大全有哪些
玎。音丁,玉石或玉器撞击时发出的声音。玎珰或玎玲,形容玉石般悦耳的撞击声。
2、玏。念快乐的乐,一种黑色、较硬的玉石。
3、玕。音甘,形状象珠的美玉或美石。
4、玙。音于,君子配带的一种美玉,称为玙璠或璠玙。
5、玖。音久,一种质地比玉稍差的黑色美石。后武则天改此字用于“九”字的大写。
6、玚。读音一念唱,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玉器,一种带勺的玉圭,可用来盛酒灌酒;读音二念扬,一种用以祭祀天地的玉。
7、玛。玛瑙,一种具有不同颜色、多呈带状或环状分层的玉髓,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于工业,也可入药,还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8、玤。音棒,一种质地一般的玉石。古时制成平圆形、中间有孔的小璧,系在腰带上,用以悬挂左右配带的饰物。
9、玞。音夫,一种似玉的美石。
10、玮。音伟,一种珍奇的美玉。
11、环。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作符信,后多作为装饰物佩带。古时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主要有三种:璧、瑗、环。边大孔小(边宽为内孔直径的两倍以上)的为璧,边小孔大的为瑗,边与孔大小相当的为环。
12、玠。音介,一种古代玉器,一尺二寸的大圭。
13、玢。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玉名时读宾,一种具有花纹的美玉。
14、玱。音枪,玉器相互撞击的声音,后也形容美妙动听的乐声。玱、玲、琤、琐、瑝等,均为玉声。
15、玫。一种红色的美玉。玫瑰,有三个词义:一是一种美玉的名字,也称为火齐珠;二是一种珍珠的名字;三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就是大众最熟悉和喜爱的玫瑰花。
16、玥。音月,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17、玦。音决,古时配带的一种玉器,环形,有缺口。相传,古代大臣因罪流放边塞,三年之后若皇上派人送去一块玉环,则意为还;若送去的是一块玉玦,则意为绝,还要继续流放。所以,玦有回绝、拒绝的意思。
18、珏。音决,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古代交易时以玉、贝作为货币。五枚小玉或小贝系成一串可抵一块大玉或大贝,两串小玉称为一珏,两串小贝称为一朋。朋友的朋大概就是这麽来的。珏的另一种写法是珏,更为形象。
19、珂。音科,一种极似玉的美石,有人说就是白色玛瑙。另外,产于南海一种珍奇的白色贝类也称为珂。
20、珑。音龙,古人在天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龙文;另用于形容玉石相击的声音。
21、珅。音申,一种美玉。
22、玲。玉石相互撞击所发出清脆的声音。
23、珍。非常稀有而精美的宝玉。常用于比喻贵重的器物或人才。珍的异体字为珎。

古代十大玉佩
一、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故宫书画代表作品,该画为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二、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三、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2600px,宽900px。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四、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高520px,口径152.5px,足径227.5px。景德镇有句话说“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1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虽未成功,却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更为鲜亮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
五、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樽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六、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4625px,面宽2550px,侧宽1750px。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七、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八、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82.5px,口径480px,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伪作。这件剔红盘,是公认的张成的作品。
九、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197.5px,口径320px,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十、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347.5px,口径400px,足径337.5px,清宫旧藏。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玉的各种名称
玉在古代的别称:璊、 琚 、珺、 琼等。
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陕西的蓝田玉,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玉。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玉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

古代好听的玉佩名称
黄龙玉:黄龙玉最初人称。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目前,从鉴赏角度可分为“原生黄龙玉”和“雕件黄龙玉”两种。
冰花芙蓉玉:冰花芙蓉玉,属于玉髓。以淡粉色的独特色泽成为玉中一支奇葩。同蓝田玉一样亦属于软玉。
冰花芙蓉玉的原石生长在温泉出水口,因此含有较多可溶性矿物,有益人体皮肤的保养

古代玉器种类及名称
五玉: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五种玉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是六种玉石,除其中苍璧外,其余为五玉,用来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
六瑞: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六种,故名"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五瑞:①古代五种圭璧,形制不同,等级各异,诸侯执之。《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
②指古代五种瑞玉。即玉珪、玉璧、玉琮、玉璜和玉璋。古时多为朝聘、祭祀之礼玉。
瑞玉:古代五等诸侯所执之五种圭璧。古代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故名。《仪礼·觐礼》:"以瑞玉有缫。"注:"瑞玉:"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大圭:古代玉圭之一种。天子所服,长三尺,作用如笏,插于衣带之间,记事备忘。
玠:古玉器名。大圭。一种玉器。《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
镇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瑞之一。也作"填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为四镇之山为瑑饰,寺长尺有二寸。"
桓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双植,谓之桓楹以架屋之义,犹言栋梁柱石也。见"命圭"。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 《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信圭:古代玉圭一种。为"六瑞"之一。周制信圭为侯所执,长七寸。《周礼·春官》载:侯爵执信圭。
躬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顶圆左右两肩亦圆,琢像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义。参见"命圭"。
谷圭:古代礼玉之一种。天子、诸侯作为媾和或聘女之礼器。《周礼·考工记》:"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周礼·春官》:"谷圭以和难。"
介圭:古玉器名。大玉。《诗·大雅·嵩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笺》:"圭长尺二寸谓之介。"
日圭:古代玉圭之一种。长五寸。用于祭日,故名。《宋史·礼志》:"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玄圭:黑色的玉,古代帝王举行典礼所用的一种玉器。同"玄圭"。
琬圭:古代玉圭之一种。上部浑圆,长九寸,古为瑞信之物。《周礼·考工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琰圭:玉圭名。上端锐。《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郑司农(众):"琰圭有锋芒。"
圭璋:亦称"圭璋"。古代礼玉之一种。为一种贵重玉器。上尖下方曰"圭",半圭曰"璋"。古礼制:诸侯朝王执圭,朝后执璋。古为瑞信之器。
圭璧:古代祭祀、朝会用玉器。古为瑞信之物。于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周礼·考工记》:"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土圭 古代玉圭之一种。用以测定土地和四时日月。《周礼·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
璧: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而出土玉璧,与《尔雅》所说不符。认为"'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今后似可放弃不用。大孔的璧环类玉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墓中便已出现,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当是作为手镯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为古"玉镯"来解释。 周南泉《试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一文认为"瑗"玉"古籍中有明文规定,且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玉环、瑗上,墨书文字写名,也与《尔雅·释器》一致。今就不心更改定名为宜。"同意《尔雅·释器》一书的解释。
拱璧:古代一种大型玉璧。用于祭祀。因其须双手拱执,故名。大璧径长尺二,天子礼天之器。
谷璧:古代瑞信玉器之一种。为"六瑞"之一,用于朝聘。周制,谷璧为子爵所执。《周礼·春官》载:子执谷璧。
蒲璧:古玉器名。刻有蒲纹的玉璧。
尺璧:古玉器名。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淮南子·原道训》:"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左思《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
瑄:古代一种祭玉。古为瑞信为物。圆形,直径六寸。用于祭祀上天。《尔雅·释器》:"璧大六寸谓之宣(瑄)。"《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璧羡:古代一种长圆形玉璧。
戚璧:古玉器名。又称"璧戚"。一种异形的璧,它的两侧各有一段弧线切削平直,并有牙齿形突起各一排,刃部磨薄锋利。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有戚璧出土,作为武器类仪仗用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两件出土,刃部分四段。
玉玦:古玉器名。玉饰的一种。玦通"决"。形如环而有缺口。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璜: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的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也作佩饰。玉璜最早之器,见于浙江姚河姆渡文化。殷代玉璜,一般是玉璧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为此,"璧曰璜"的说法,与"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为佩饰物,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小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后,一般都进行再次雕琢,形成龙形、鱼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鳞纹和三角形纹等。
玉琮:古玉器名。一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玉琮用途,古今说法很多。综其说,有礼地、发兵、享后和夫人、敛尸、饰辂辇竿头、古织机上持琮翻交等用。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地。到殷代,玉琮常有出现,但器形比较短矮。汉代,玉琮可能已经不再制造,迄今为止仅在汉墓中发现几件,这几件都是由旧玉改制而成,改制后已不再作为仪礼用的玉器,而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汉以后玉琮不多见。明清两朝时有仿古制品,但已脱离先秦风格。
璋: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犹如圭之上端斜削去一角,而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祭中山川用边璋(即小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旁无刃。
瑁:古玉器名。天子所执之玉,用以合诸侯之圭者。因冒于其上,故名"瑁"。通作"冒",又名"冒圭"。
佩玉:古玉器名。也叫"杂佩"。古人以玉比德。佩玉的形制,包括"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珑:古玉器名。古人在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制品,其文皆作蟠龙之状,其形如璧。有缺口者,也有无缺口者。
珩: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环: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玉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
玉佩:古代一种佩饰。古人认为佩玉祥瑞,君子必佩玉,故佩玉之风盛行。玉佩多作成扁平状,多圆形,亦有腰圆、菱形等。用透空、线刻、浮雕等手法雕琢。多为贵族佩戴。
环玦: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玦。《汉书o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水苍玉:玉名。古时用为佩玉。唐代官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也叫作"水苍"。
玉带钩: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玉钩:古代用玉制作的带钩、账钩。通常多镂刻有纹饰,有的镶以金银。玉带钩,春秋战国已有,汉代玉带钩,时有发现。
玉鹿卢:古代一种玉剑饰。雕琢精致。鹿卢,亦作"辘轳"。
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
玉珥:玉饰的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处,两旁突出的部分。一说玉制的耳饰。
玉衣: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缕或银缕、铜缕联缀而成。关于玉衣的起源,从考古资料考察,早在东周时就有"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可能是玉衣的雏形。
金缕玉衣:即"玉柙"、"玉匣"。汉时帝、王的殓服。按等级分金缕、银缕、铜缕。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皆有发现。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出汉中山靖王刘胜(武帝异母兄)夫妇墓,皆裹玉衣,各由两千余玉片,四角钻有小孔,穿以金丝,连缀而成,故名"金缕玉衣"。每块玉片的形状、大小,都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细加工。玉衣按部位,可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
玉豚: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琢出土。造型和纹饰较简单,因其随葬,主要为了起巫术作用。
含玉:古玉器名。"含"亦作"唅"、"琀",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
玉塞:古玉器名。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
玉册:亦称"玉策"。古代用玉版制作之册书。古制,帝王以玉册用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册文,亦用于册命太子及后妃。
玉牒:①玉牒书。古代帝王进行封禅郊祀典礼,所用文牒以玉雕镂,故名。②古代皇族族谱,用玉片镂刻,名"玉牒"。
玉函:玉制书套。旧题晋王嘉《拾遗记o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
玉节:古代符节之一种。玉制,作重要凭信之用,故名。
瑞:玉制的信物。若后世的符玺。端玉,古代用为信物。
刚卯:古玉器名。是用玉、金或核桃为料,制成的长方柱状物玉护符,中有贯孔。因制于正月卯日,故称"刚卯"。挂在革带上佩用,是护符的一种。刚卯的四面各有八个字,作两行书写。刚卯大约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王莽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汉以后又废除不用。
玉玺:帝王之玉印。秦以后,为皇帝专用。
玉螭:玉雕为螭的印鼻。
璧角:古代禘祭用的饰玉的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