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名字
2024-03-26 00:16:25 2
鼓的名字
鼓的种类有腰鼓,两杖鼓,渔鼓,同鼓,花盆鼓。
1、腰鼓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鼓无固定音高,音响清亮,既可用作伴舞乐器,也可作为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所有鼓的名称及图片
鼓有5种
1、腰鼓: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形式。
2、狼帐鼓:又名“两杖鼓”。流行于福州地区。狼杖源于古代细腰鼓类乐器,形制与朝鲜族长鼓相似。鼓身木制,全长约70厘米左右,中部细小,两端粗大而中空,两面蒙牛皮或蟒皮,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绷紧。用木棰敲击或用手拍击发音,是“福州十番”的主要乐器之一,也用于闽剧伴奏。
3、渔鼓: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4、同鼓:民间流传的较大型的鼓类乐器。堂鼓之一种。广泛流行于苏南一带。同鼓的鼓身呈桶形,中间略宽,鼓高约60厘米,多用椿木、色木、桦木或杨木制作,两面蒙以牛皮,鼓面直径约50厘米。鼓身中部装有3个鼓环,用以穿系鼓带或作悬挂之用。
5、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状如花盆而得名。由堂鼓演变而来,也称“南堂鼓”。由于形状似缸,还有“缸鼓”之名。现已广泛用于京剧等各种地方戏剧和歌舞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

鼓的种类
鼓类:山西常用的鼓有大、小不同的堂鼓、板鼓、手鼓、腰鼓、把子鼓、书鼓、八角鼓、渔鼓、扇鼓、花鼓等。这些形制、型号不同的鼓,分别应用于民间吹打乐、地方戏曲、曲艺和民间歌舞的伴奏。
锣类:山西各地常用的锣有马锣,也称为吊锣、大锣、京锣、镗锣、小锣、疙瘩锣、云锣、八音锣等。其中,疙瘩锣、马锣是山西民间特有的乐器。

架子鼓每个鼓的英文
1、低音大鼓(底鼓)
是架子鼓中最核心的部分,主要的低频音色,用于突出律动和切口,有点踏法和垫踏法等多种踩踏方法,单槌头用右脚演奏,双锤头左右脚交替演奏。
2、踩镲
演奏中分为闭镲和开镲两种主要音色,开镲时用于渲染和切口,闭镲时大多用于打拍子和装饰律动,一般是用左脚和右手演奏,有时也用左右手交替演奏,在几乎所有的风格中都很常用。
3、嗵鼓
通常会有三或四个音高由高到低的嗵鼓,在演奏中常用于配合其他乐器华彩、音高部分,或是为律动增加旋律性,左右手交替进行演奏。
4、军鼓
是架子鼓中最主要的中频音色,决定了整套鼓的风格,演奏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在solo独奏和演奏内容复杂多变时用左右手一起或交替演奏,一般是用左手演奏,以边击和平击为主,打击方式和打击位置非常多。
5、叠音镲/叮叮镲
演奏中用于渲染气氛和固定拍子,镲帽音色明亮,镲面音色清脆,一般是用右手演奏,在爵士风格的演奏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6、吊镲
通常和低音鼓一起演奏,在演奏重音渲染强烈气氛时是用槌杆敲击镲的边沿处,常见的是用左右手交替演奏,渲染轻柔气氛时用槌头轻点镲面即可。

鼓的象征意义
鼓寓意是能帮主人招取钱财,咬住钱财,只进不出,因此是最佳、最好的招财、守财的神兽。
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我们由《周易》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可知,早在商周时代,不仅出现了原始的鼓舞形式,而且鼓与舞相结合的乐舞形式,已成为鼓舞,激励人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所以鼓的吉祥寓意就是积极向前,不断奋进。

鼓的寓意及象征
鼓是一种击打乐器,寓意多为庆祝、鼓舞,一般象征着兴盛、奋进。
1、鼓的制作。世界各地的鼓有不同的制作方式,中国古代的兽皮鼓、铜鼓,欧洲古代的木制鼓等。
2、鼓的由来。鼓在中国古代是与舞紧密关联的,人们常用击鼓和舞蹈来进行祭祀、军事等活动,这也是“鼓舞”一词的由来之一。
3、鼓的意义。鼓声震响很像雷声,在古代被奉为与上天沟通的神器,多出现在祭祀、狩猎、征战等大型集体活动中,并伴随着人类文明从荒蛮时代发展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