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字
2024-04-07 21:26:25 2
中医名字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2)两汉时期: ①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②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取自《黄帝内经》的名字
《黄帝内经》成书极早,最迟也在西汉,盘古传说的形成应不早于东汉,自然和盘古没有关系(我知道的最早提到盘古的典籍是三国时代的三五历纪)至于神农,黄帝的名气地位在古代更大一点,而且有托名神农的本经(神农本草经)

中药古风清雅的名字
三个字的中药网名如下:
鹿衔乎、蔓刑子、惹丝子、葶苈子、水安息、寸上珠、丰枫荷、贵湘子、猖爪竿、丧水石、不留行、灯盏辛、白头打、汉宫秋、山栀子、西面针、六只窗、古山尢、白不子、半枝莲、百里竊、次呗子、忍尽藤、一见喜、二叶律、七叶莲、山罨子、飞刁刽、五來子、一枝昏。

有中医特色的名字大全
1、岐黄
中医第一个名字叫“岐黄”。
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而成书得,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2、青囊
中医第二个名字叫“青囊”。
这个名字用的不多,但是来历却不小,它与神医华佗有关,据传三国时魏王曹操患有头风,召来当时的名医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杀了。华佗临死前把自己毕生所学着成《青囊书》,赠给狱吏。
3、杏林
中医第三个名字叫“杏林”。
我们现在经常以 “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形容医生的医德、医术一流,“杏林”有什么典故呢?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隐居在江西庐山的名医叫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屋后种杏树。因他医术远近闻名,附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没几年,他屋后就变成一望无际的杏林。从此,人们开始称中医为“杏林”。
4、悬壶
中医第四个名字叫“悬壶”。
我们对“悬壶济世”这个成语都非常熟,它有什么典故呢?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从此悬壶行医。后来人们都学他,药铺门口都悬着一个药葫芦来作为行医的标志,人们以“悬壶”称呼中医。
5、橘井
中医第五个名字还叫“橘井”。
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用井中泉水泡橘叶可以治病。第二年果有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医治了无数病人。后来人们就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
6、大夫
中医第六个名字叫“大夫”。
这个词是我们最常见的对于中医的称呼了,在电视剧中经常听到,而它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古代“大夫”原是官职名称,北宋徽宗时期在医官中设置“大夫”也是官阶,古汉语中“大”读 “dai”,所以北宋以后“大夫”便是对医生的尊称了

中医诊所名字起名大全参考
参考黄帝内经素问篇章的标题,比如:上古天真、生气通天、金匮真言、灵兰秘典、至真要、天元纪、六元正纪等等,或加字,或减字,给人一种登堂入室之感。
或通俗的:广济、普济、济世、仁寿
或春发、发陈、蕃秀、容平、全真、玉机、法时、宣明、宝命、神赞(皆出于内经)等等。

很有韵味的中医诊所名字
【心和堂】心平气和,如待客之理。得患者心意,财源滚滚
【仁心坊】以仁为医,以仁为心,德在技先
【妙手堂】此二名为妙手回春之意
【本草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医传统,勿忘其本。又与时针之
《本草纲目》暗合
【济世堂】取悬壶济世之意此等字号,需有高义,传承数代,方能取得。望楼主不光重起名,更能以德待人,以技愈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