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古琴名字
2024-04-12 02:06:25 2
好听的古琴名字
号钟,绕梁,焦尾,绿绮
唐琴:九霄环佩,枯木龙吟,大圣遗音,春雷,宝袭,云和,飞泉,独幽,一池波,冥王,松风清节,秋籁
宋琴:混沌材、玉壶冰、海月清辉,鸣凤,飞龙,南风,松风清节,鹤唳清宵,洒尘,清梵,潇湘夜雨,铁鹤舞,石泉,片秋
元琴:清籁,月明沧海,戛玉
明琴:凤凰来鸣,惊涛,纪侯钟,巨壑秋,飞瀑连珠,悬崖飞瀑,天风环佩,遏云,中和

对古琴声意境的赞美
1.
返璞归真的童乐。
2.
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3.
更如朗照松间的明月,清幽明净。
4.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形容弹古琴的女子气质
1,学习古琴的人有较强的自制力
自制力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素养,包含文化素养、思想修养、情绪的控制、自我意识的强化等等多方面的控制,而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之中,文化素质、情绪的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锻炼。
此外,古琴的学习周期一般比较长,前期学习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后期每日的练琴时间也在2~5个小时不等,因此学习古琴的人一般会有较强的自制能力。
2,学习古琴的人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
审美感受主要以“视和听”两种感官为主,对于学习古琴的人来说,琴谱的观看和解读、琴曲的练习与演奏都在不断地强化视与听的练习,因此学习古琴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所以学习古琴的人都会有着比较好的审美能力。
3,学习古琴的人对于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认知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承载了众多文化元素。学习古琴其实不仅仅在学习古琴这一件乐器,而是学习一个更加综合的文化体系,因此在习琴的过程中也会渐渐领会到古琴的历史以及或有趣或耐人寻味的古琴典故和故事,乃至儒释道文化之精髓。
此外,欣赏古琴曲,不仅仅在与古琴声音本身,更在于音韵和弦外之音,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
4,学习古琴的人个性内敛而不张扬
习琴、抚琴时需要气定神闲、内心平和,举止优雅而含蓄,因此在长期学习古琴并且抚琴的过程之中,会不断的修身养性,提升内在的气质。况且古琴的声音并不大,有内敛而不张扬的特性,因此在乐曲的演奏之中,演奏者也会渐渐融合到古琴内敛而不张扬的性质。

古琴取名大全(值得收藏)
【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
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古琴高雅的诗句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古琴的曲目和名曲
一生必听的十首琴曲: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
《胡笳十八拍》 ,文姬归汉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阳春白雪》《广陵散》
《渔舟唱晚》《渔樵问答》
《凤求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