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 风水玄学入门
2024-04-12 19:31:25 1
风水宝地
你再这样子深究的问,知乎上的风水大师都集体失踪了。
回复评论下面的:好的就是风水的功劳,不好的就是福报耗尽?哦,那请问:1、福报都存放在哪?2、风水又是通过什么原理影响福报的总量的?就两个问题,麻烦你分析一下,如果无法说理的,可以举个真实例子。只希望你别回复我一句“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人要有敬畏之心”[飙泪笑]
什么情况,直接回复他显示不出来的?

风水玄学入门
其实,这要看你怎么理解玄学了,而且还要参考你学这个打算拿来干什么。
首先第一本书应该是《老子》,所谓玄学,这个玄字正来源于此,谓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以,老子的《老子》是一定要看的。
那么,接下来,道家思想的几本书,也跑不出这个范围。
比如《庄子》《周易》,合起来就是老庄易。
这三个加起来,就是官学里的道家玄学。也称为三玄。
这跟某个SB说的“三弦”是不一样的,那是忽悠之学,这不是。
其实看玄学的书,一定不要当做宗教来看,要当做哲学思维来看,严格来说,中国的道家哲学,就是这种天人合一,自然通透的学说。
那么,问题来了,学习玄学,有个屁用?
首先是思考。
学会了庄子的小大之辩,就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鹏再大,也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都有个借势的过程。鹏借的是风,人借的是势。
再来,周易看的是结构,是世界万物组成的方式。而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没关系,推荐一部电影。
《lucy》,中文翻译一般是《超体》。在最后结尾一段,主角穿越时空的那个过程。正是道家所讲究的。看了,再来看三玄,再去看片子,就大体有些理解了。
如果是物理学理解比较深的,就去看量子物理。
所谓宇宙,无非是一个相对概念。
比如《黑衣人》里,那些拿着银河玩弹珠的怪咖。
一切都是相对的。
这就是玄学的根本。
接下来,推荐的书就比较具有可操作性了。
无非是一些后代对三玄理解的书,我一般习惯称之为读书笔记。
比如,正始的王弼、何晏;竹林的阮籍、嵇康;西晋的郭象;东晋的陶渊明。剩下的唐朝、宋朝的东西就不用看了。从唐开始三教归一这种思维导致很多研究玄学的都没那么纯粹了。
也就不好玩了。
看上述这些作者的书,更多是要和三玄印证着看。
不能单独去看。
否则容易被作者带偏。
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庄子嘛。
再者,南怀瑾的《庄子諵哗》也不错。里面的用句属于白话文,读起来也比较轻松,如果实在懒得看上面这些古书,不如看这个算了。
不过南公也有南公的偏颇之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入门小子来说,还是高山仰止,没有评价的可能。
对于玄学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不能当做是一种工具性的的东西。比如,儒家,学好了可以混迹官场,不对,还得多学一个纵横家。
兵家利于商场博弈。
各家有各家的长处,当然也有各家的短处。
玄学这派,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根基,最好不碰。毕竟,这种光吃不挣的学说,混不了几毛钱入袋。
所以说。
玩吧。放开手脚。打开胸怀。
玩成啥样就啥样吧。

风水宝地怎样看山形
在安徽有一个跟抗美援朝同等的大事。这个项目,总投资1万亿左右,甚至于科大跟这些工程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提到。
1950年6月淮河发大水,1000多万人受灾,无家可归,400多人或被毒蛇咬死,整村整村的人消失不见,洪水没过树顶。
7月毛主席收到了紧急文件以后,潸然泪下,连夜给周总理送去批示文件,紧急讨论治理淮河的方案。
在淮安长大的周总理深知淮河水灾的隐患,于是电令河南,皖北,苏北的相关领导去北京开会。
上游的河南,皖北主张排水为方针,下游的苏北主张上游建水库蓄水为方针。
当时不仅仅这三省领导人参加,其他省份也需要参会讨论,很多省份代表一算账,说你们这治理下来,钱能铺到香港去。
周总理摔了茶杯生气的说道,什么你们我们。
3个月的讨论结束,决定在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治水的蚌埠,设立淮河治理委员会。不管是交通的便利,有火车,还是位置上的折中,还是象征意义,都非常合适。
上古传说大禹治水就发生在蚌埠,市区有大禹雕像。

最终的方案周总理定调,蓄泄兼筹,既要考虑到洪水之害,也要考虑到河水灌溉之利。主要工程段在安徽。
决定施工之前,治理委员会遇上了麻烦,没有水文资料,周总理连夜从军队调了测绘队,安排了仅有的一架缴获的美国飞机负责空中作业,地上也派了大量的人负责测绘。
当时缺乏懂技术,看图纸的团队,就从整个华东所有水利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全部动员到治淮前线,先实习再毕业。
这些大学生不但负责测绘把关落实,还负责培训民工干部作为技术骨干。在佛子岭一边干一边学。
亚洲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大坝建设以后,这些人才分布到全国各地参与了之后几十年全国百分之八十的水利工程。
为了请到水利专家汪胡祯出山,周总理写亲笔信的同时,又安排了工作人员三次登门造访。
汪老先生在佛子岭水库带着大学生,在洪水,火灾的困难下,领导设计建造了佛子岭水库大坝。
针对当时缺少物质,汪老先生设计了连拱坝,当时这个坝只有美国建造出来。苏联专家不同意,说苏联都没有建设出来,你们没这个水平。
淮河上游大别山里这样的拦水大坝一共修建了9座。9个水库,虽然名为水库,实际的蓄水量是270个西湖的蓄水量。梅山水库一个顶220个西湖!
1950年10月14日正式全线开工,此时抗美援朝即将打响,治理淮河是跟抗美援朝一样当成战争在打的,并且真的派了部队。
当时把准备派往朝鲜的步兵90师,98师,转业成了水利一师,水利二师,
这两件事是放在一样的紧急位置上的,治淮主要是周总理负责,朝鲜主要是毛主席负责。
由于工期紧,必须赶在第二年洪水来临之前建好,大冬天的赶工期连天加夜建设。
为此全线动员了220万民工参与建设,5亿斤粮食,几千万斤食盐,上万船只,车辆,还要有钢筋,水泥,钢扦,铁锹,锤子,竹筐,板车,被子,煤炭等等,几乎把沿线的人全部动员起来,从合肥直接拉人去前线建了工厂。
负责物质调配的是皖北区委书记曾希圣,1952年,皖北皖南合并以后,曾做了安徽的第一任省委书记。
为了赶工期,下着大雪,民众举行土方比赛,很多人直接累到吐血,去世。河坝的泥土是和着民工劳模的血水夯成的。
很多在外地的安徽人,看到新闻以后,自备干粮,返回家乡治理淮河,没有交通工具,甚至于没有布袋,就把棉裤脱了,里面灌上十几斤粮食,步行回到家乡支援建设。
之后的1952年,苏北也动员了百万民工挖了一条168公里人工淮河入海河道,苏北灌溉总渠。
这一期工程以山谷为水库,建设了900公里的沿河大坝,但这只是初步解决小洪水的问题。
自从南宋年间,黄河夺淮入海,导致淮河入海口淤塞,此后800年,淮河发生洪水700多次,有着三年两水灾,两年一旱灾的极端情况,靠着水,要么被淹死,要么被渴死。
为了进一步治本,于1958年再次开建淠史杭灌溉区,兼顾蓄水防洪,水力发电,航船通行,城市供水,灌溉良田多重功能。
需要开挖13条总干渠和干渠, 358条分干渠支渠,8万多条分支渠、斗渠、农渠,总长25000公里,1400个水库,21万个塘堰。挖出来的土方可以绕地球十圈。
到1972年结束时,总计4亿个工作日,修建了长达25000公里的灌溉总长,象征了长征的25000里。可灌溉良田1200万亩,河南区域100万亩,安徽区域1100万亩,占安徽耕地的1-8。
还给子孙后代留下30多个4A级景区。
总体上变水灾为水利。
1969年,科大南迁,本是灾区的安徽,能够接下这么多人的粮食问题,就有赖于淠史杭灌溉水利工程发挥了作用,安徽不但减轻了皖北灾区的负担,还有了千万亩良田带来富余的粮食。
2016年12月,安徽继续开展引江济淮工程,打通长江淮河。
这七十年里,安徽在水利建设上总投资一万亿左右,创造效益5万亿左右。70年皖北历史,就是一部治水的历史。
再加一段吧,很多人比较关注的就是安徽这样的付出,有没有上保河南,下保江苏,是不是只为了自己?我明确的跟你说不是只为了自己。
1975年8月,淮河上游,河南驻马店下了大暴雨,水量是千年一遇的大洪水的两倍,洪水迅速冲垮沿途水库,1100万河南人受灾,500多万房屋倒塌,统计26000人去世,实际远远不止。
这场洪水,很快波及到下游的安徽,河南撑不住了上报必须开闸放水,但是安徽段的领导人也不能让洪水淹了自己的百姓。
双方聚集了大量的人对抗,河南要强行放水,安徽不准放。
这事后来只能上报邓老,李老下令,出动军队爆破皖豫交界处的班台闸。
把下游的阜阳临泉给淹了,安徽淮河沿线所有的居民全部严阵以待,敲锣打鼓,转移粮食,家家户户出人上堤坝堆土,日夜巡逻以防不测。
至于江苏这段,很多人抬杠的就是洪泽水底高,安徽不得不泄洪,只要江苏守着闸门,安徽就别想放水出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洪泽湖曾经就是属于安徽的,为了让下游的江苏有效的管控水利灌溉,划给江苏了,砀山划给安徽了。
所以这事,确实不好说,河南大水,安徽也不让泄,但是不得不泄。下游江苏,安徽想泄水,江苏又可以说我不给你泄!

风水宝地1000例图解
做两件事,收,放。
第一,收,全面收缩。停掉所有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把时间和精力收回来,宁可放空,也不要浑浑噩噩的学习,浑浑噩噩的娱乐。迷茫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所做的事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就停掉。
空出时间,让身心恢复到正常状态。迷茫会让你焦虑,让你晚睡,让你吃更多,让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填满每一寸空闲,让你身心俱疲,让你对自己不满意,让你更焦虑,让你更迷茫。
要打破循环,就要学会收缩,留出空闲,给自己喘息的机会。恢复状态并不困难,八个字,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坚持两个星期,身体和精神就都恢复了。
第二,放,放开视野,放下包袱,去尝试新事物,认识新的人。
不计较短期的得失,不顾虑一兵一卒的进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尝新,要不重复迷茫时做的那些事,要走出舒适区,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迷茫往往是把自己囿于一种可能里,而看不到其他路径。
世上有一百万种可能,迷茫中重复自己,本质上就是浪费机会,而尝新,正是打破迷茫的利器。
收,还你时间和精力;放,给你方向和途径。

寻龙风水师龙十八
《龙局真六秘断》(甘二局山向),民间手抄本,曾子故珍藏,图形详解70多种山向,又有二十四山所居二十八宿方位,拨砂要诀,三关一局诀,辅星翻卦以向为定即禹王治水之法,文王后天八卦水法,大阳入二十四山定例,天帝入山定例等,全书37个筒子页,合计72面。
丙山王向,癸水朝入,成水横来,寅水去,即禹王治水离阳卦水法,先天之乾纳王,坤纳癸,癸地也,王天也,一生一成,夫妇之道,坟莹得此水成者主富贵,断曰,二水生六子,囤聚凝澄发富真,寅水长生旺丁财,龙真局秀贵自来。癸水巨门水,寅成辅强水,在离工寅成四阳向卦也。
拨砂要诀
砂数别来有五种,奴旺煞兮澳与生,彼克我者愚煞,我生彼也澳,我见我为旺神,彼来生我者急食神,我克彼者遍奴砂,子平云,生我者海贪狼,食神,急催官,为进神,为生气,为生砂,食神发科甲延人丁,我生者羞伤金见金羞旺,金见土海食神,若见金木二砂起,分金作火局,金火见金为奴旺,金火见木为食神,或作金局,金见金易旺神,金见木意奴砂,若见水火二砂起,分金作水局,水见水旺砂,水克火奴砂,或作土局,土克水煮奴砂,火生土忐生砂。
看坟地最简单的方法
古书留存的墓葬选地理论大都是上地的,因为大地大都是出于山峦。但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很多平原。在平原地区也出了不少富商和大人物。平原上没有山脉,那墓地选址有哪些方法呢,今天小圣人为大家解读。
文章来自公众号女圣人,ID:nsrzybg,侵删。
对于平原或者少有有山脉的区域,墓地选址主要看地的高低。时下有的风水爱好者总是喜欢谈龙,似乎无龙就无风水,这是不对的。如果到平原上还不断地找龙,只能说这个人是不算懂风水的。古代留下的几本经典阴宅风水著作,多是谈论龙脉风水,少有谈论平原风水,这导致当下的风水爱好者开口闭口都是龙脉。如果误信书,以为平原上四平八稳的地就是好地,这就完全错误了。平原上,反而是有高低起伏的地,才是好地、贵地。这样的地,只要加以合理利用,便能得福。

平原风水有三贵,一贵近水,二贵起伏,三贵地沃。何谓近水,近处有弯环之流水是也。尤其北坟南水、东坟西水、西坟东水这几种格局,既富又贵,家人安详。西北坟东南水或东北坟西南水,也一样。大体上,若坟在南,水在北,则比上面几个稍次一点,也可得福,只是人气不足。何谓起伏,地势高低不平,成一缓坡是也。凡地势有起伏,头宜枕高,脚宜朝低。不可反向,否则损人丁,不旺子孙。北高南低英豪地,西高东低有财气,东高西低长子强,南高北低子无益。若是其它斜向,例如,西北高、东南低,东北高、西南低,也都可以考虑使用,但要掌握一点规律。规律大体是这样的,北方宜高,由于北方高起,所以势必连带着西北和东北也会略高,而不可能矮。东西宜略高,但不必超过北方。西南坤位宜平不宜高。东南宜略高,利于学术,但低而有水也行,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南方宜低,这是相对北方来说的,宜平,宜开阔有明堂。综上所述,可知西北高、东南低,坐西北朝东南,也是吉地。东北高,西南低平,坐东北朝西南,也是吉地。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认为北方宜高,东北和西北宜低而有水,我不是太赞成,但对事不对人,也勿需争论。这种理论认为正北、正东要高,而东北却宜低而有水。试想,如果这样的话,那东北岂不是形成了一个豁口?试想,如果你坐北朝南,北侧有坚固的墙,是不是很安全?如果在你北墙的东北和西北分别开一个门呢?你是否还有安全感?我认为,正确的风水学理论应该是可以同时满足直接物理意义上的吉凶的。这种理论还认为西南宜高,我也觉得不妥。西南为坤,易经上说坤的特征是直、方、大,意思是平坦、开阔,但开阔并非高耸。

风水上的西南是白虎头,白虎不能抬头,否则伤人。从八卦上讲,乾为天,坤为地,天尊地卑,阴宜从阳,故乾高而坤低。这种理论,不仅认为坤高,也认为坎宜高、巽宜高、震宜高,其它都要低。如果按这种标准来布局寻地的话,那我想这种地形真是太幽默了,到处都是豁口。由于该理论比较流行,所以不得不将其提起来一说。本文来自王黛林风水学入门。本书的理论,多依赖实践,和其它风水书的理论都不太一样,所以它是一本不一样的风水书。何谓地沃,草木兴盛者是也。地沃草木兴,宅吉人丁旺。如果一个地方草木兴盛,那这个地方必然是个好地方,它一定有丰富的营养,也有良好的地下水源,不生恶毒病菌,否则草木不可能兴旺。草木兴旺,即标志着此地为旺地,葬之大吉。相反,若草木枯死或没有草木,则多不为吉,葬之家败。有时平原上也凑巧有几个一连串的凸起,这时,可将其视为龙气,即短龙脉。这种地是少有的地,平原上很少见。根据第一章第一节基本定律的学习,我们知道,风水上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才是影响最大的地方,所以平原上少有的这种连续凸起的龙脉,便可以带来充足的贵气。这种连续的凸起,必然是一起一伏,弯曲前行,拥有似走非走的爱意,可输送给葬穴以天然的“能量”。找到这样的平原龙脉后,在其秀气、垂下的一端下葬,头朝龙脉,脚朝低地即可,如此必贵。值得注意的是,龙脉最好有三个以上的连串凸起,如果只是一个凸起,形成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孤峰,这样的地方是不宜葬的,更不能葬在凸丘的顶上,否则不能藏风聚气,最后会绝人脉,无后,虽然有可能一时风光。如果阳宅建造在这样的孤峰凸起上,也是一样的结果,或者阳宅中轴垫土很高,出门往两边都是下坡,这也是无财又无后的造型。
平原上的坟多葬于田间地头,有时一块地里有多个坟,而且不是一家之坟。这时,如果有较好的外环境,那么离得最近的坟就占优势了。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弯曲的小河,凸面朝南,环抱北侧。北侧30米远处有一坟茔,明堂大小刚好合适,为大吉之阴宅。但是后来,又有一家人将祖坟葬在此坟的正南20米处。这样一来,虽然这个新坟葬得离河近了点,犯了明堂窄小的忌讳,但它却抢了北侧旧坟的风水,河流的财气被它抢占了。再举个例子,假如平原上找到了一串连续的龙脉凸起,一旧坟葬在龙脉接口上了,但又一新坟却葬在旧坟的后面(头朝之处),也就是旧坟和龙脉之间。这时,这个旧坟的龙脉贵气便被这个新坟抢走了很多。
平原上葬墓,应尽量顺着农田的走向,不宜横着葬。例如一块田地为东西走向的长条形,此时,尽量不要将坟立南北向,而应尽量顺着地块的方向。所选地块若有倾斜,明堂不能太小,否则不吉。所选农田,宜大不宜小,尤其不宜太窄。太窄成狭长形,难发达。这主要应同其它周围葬地进行比较,如果周围的葬地均窄,则自己只需要比他们宽一点即可。葬地不能选择贫瘠的土地,这样的土地葬下去是很难发达的。因为这样的土地不是缺乏营养,就是缺乏水源。下葬的时候,应尽量将挖坑、下葬、埋土等仪式在同一天完成,不宜拖很多天。棺木应尽量选择良好的材质,如此对于亡灵的骨骸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防止侵蚀、啃噬。坟坑不宜挖得太深,容易积水,也不能过浅,否则易遭老鼠、黄鼠狼等凶物同眠,一般以1.5米-2.0米为宜,各地土质不同,可适当调整,不必拘泥。墓坑的头尾宽窄应相同,不可成梯形,如不能保证,宁可头(头枕之处)大一些。
墓坑的底部要水平,不可有高低之分,如果不能保证,宁可头高一些,而不可脚高。有些地区还有采取竖葬的,公众号女圣人,头朝上、脚朝下,或头朝下、脚朝上,这是不好的,尤其头朝下对后世人丁极为不利,但如果当地都是这种葬法,却也无所谓。试问,假如让你乘长途火车,你是愿意一路倒立,还是一路站着,还是一路睡卧铺?如果所在地区蚁虫较多,为防止凶物袭棺,可在下棺时候放一些樟脑、硫磺或生石灰,酸性土壤放生石灰,碱性土壤放硫磺。注意,生石灰极容易吸水生成氢氧化钙,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不宜放多。硫磺虽比较稳定,但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也能缓慢氧化生成亚硫酸。
西高先生女,长子不成器,东高发长男,于财却无益。
北高真是好,生子必多骄,南高不太妙,朝北平安保。
东南西南高,衬得东北小,如此多生女,子孙渐渐少。
东北满凸起,子孙颇有益,儿子排成行,孙子更要强。
坟后有深坑,日久绝人丁,家中多凶险,财运也不兴。
田间地头坟,重看沟渠痕,脑后如有沟,断他人丁愁。
两边都有塘,断他损儿郎,一塘一人葬,此句莫相忘。
如何看财气,黛林告诉你,草青是富裕,草死穷到底。
坟碑生青苔,疾病慢慢来,如若不去除,伤人又破财。
坟上有大树,看它荣是枯,针尖主眼疾,参天出人物。
坟上有大洞,家人必不幸,坟若有崩溃,家人必伤悲。
坟上高压电,财运难相见,坟穴不近火,墓穴不近线。
坟墓建围墙,有事无人帮,如若没有门,便成牢狱房。
坟前藤缠树,家人必受苦,无官有口舌,内外不安和。
近前有沟壕,心肝或肺痨,主人多咳喘,妻子被人揽。
路水有反弓,必定主贫穷,欠债奔他乡,妻子被人抢。
路水若冲坟,伤亡不必问,家财败散光,有子奔他方。
坟上插木剑,血光祸连连,如被施巫咒,凶伤病无休。
坟旁起高楼,绝望令人愁,尽快迁他地,为祖寻安逸。
四面有绝壁,迁坟定无疑,如若不听劝,绝后不需盼。
这主要是帮助大家找规律,而不是给大家一册典籍。以上这些口诀往往有一定的使用条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