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辛店名人
2024-09-04 19:06:10 4
导读: 新郑辛店名人:甘肃建省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 秦安发现国内首例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 发现7000年前地画、5000年前混凝土和三足罐珍品,比仰绍文化半坡早1000多年 甘肃省行政区划: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平凉、酒泉市、定西、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县新郑辛店名人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於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於黄河中、上游。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个稀疏的草原环境。
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後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县巨家原,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
属於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己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着名的有受仰绍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於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己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
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於西北。近几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
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绍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甘肃省行政区划 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一区一县 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 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 西峰区、正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 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於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於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
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於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於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着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甘肃省土地资源 土地: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
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
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硷、沼泽等。在未利用的土地中,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资源充足,达1126。15万亩,这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十分可观的後备土地资源。
根据2001年坡耕地及耕地後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大於15°坡耕地2541。88万亩,其中,15°—25°的坡耕地2059。73万亩,占81%;大於25°坡耕地482。15万亩,占19%。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综合特点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甘肃省土地可分为七个类型。
(1)陇南山地南部湿润北亚热带;(2)陇南山地北部湿润、半湿润暖温带;(3)陇中黄土高原;(4)甘南高原;(5)祁连山、阿尔金山;(6)河西温带乾旱荒漠;(7)河西暖温带极端乾旱荒漠。 土壤:全省共有40多种土壤类型。
如黄褐土、灰褐土、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棕壤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棕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山、灌耕土、风沙土、沼泽土、草甸土、潮土等。 甘肃省矿产资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
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但种类繁多、类型多样,而且组分复杂、规模各异,远景可观。截止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56种,占全国发现矿种数的91%。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38种、水气矿产2种。
编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636处,大型矿床59个、中型矿床133个、小型矿床444个。据国土资源部截止2002年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甘肃省在全国排序居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34种,前十位的有61种。
<img src=\

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第一初中
1.市五十六中教育集团
市五十六中、河洛中学
2.东升一小教育集团
东升一小、湖北路小学
3.涧西区英语学校教育集团
涧西区英语学校、广文小学
4.天津路小学教育集团
天津路小学、东升二小南山校区
5.洛阳市行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洛阳市行知实验学校、洛阳市白营学校
6.东升二小教育集团
采取核心校+新建校模式
7.东方二中教育集团
东方二中、洛阳高新外国语学校、涧西区大所学校
8.东升三中教育集团
东升三中、洛阳市三山学校、洛阳市瀛洲初级中学
9.市二十三中教育集团
市二十三中、洛阳市辛店初级中学
10. 东升二中教育集团
东升二中、市三十二中
11. 东方三小教育集团
东方三小、孙旗屯小学、东马沟小学
12.景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景华实验小学、珠江路小学
13.涧西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涧西区实验小学、王祥小学、中州西路小学
14.东升三小教育集团
东升三小、厂北小学、芳华路小学
15.东方二小教育集团
东方二小、辛店小学
16.高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洛阳高新实验小学、柳行小学
17.中信小学教育集团
中信小学、泰和小学
18.东方一小教育集团
东方一小、董窑小学
19.安徽路小学教育集团
安徽路小学、延秋小学
20.南昌路小学教育集团
南昌路小学、东沙坡小学

邢台任县辛店名人
临淄历史悠久,境内后李文化遗址发掘证明,距今已有8000年左右。
姜尚封齐,始名营丘。献公返都,改名临淄。秦行郡县,县制始设。韩信封齐,又为国都。王莽夺权,改称齐陵县。三国时属魏,隶于齐郡,临淄始为州、郡治所。南北朝时,先是侨置各郡县,后只存高阳县,其他诸郡县俱废。隋初,高阳县撤销,复立临淄县。后溡水、安平,临淄、益都,或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所辖范围,时大时小,县治所以临淄城为主。元末,另建临淄新城,以后县治所皆设新城。
抗日战争期间,以淄河为界,几次分而合之。解放战争至新中国建立初期,属渤海行政区。
1950年5月后,县治又多次变革。时分时合,或属淄博,或属昌潍。与周边邻县辖区,有析出,有析入。1969年12月为淄博市属区,成现今境域。与相邻区、市、县边界,业已勘定界线。境内区划,也有几次变动。乡镇(街道)设置,趋于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之势,省级中心城镇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1974年10月,区治所南迁至辛店,城区规模呈逐渐扩大趋势。

文水北辛店名人
姓岳的历史名人如下: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岳河:岳飞的孙子,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钟琪:清朝大将。
岳飞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绍兴九年(1139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于临安大理寺风波亭。寿年仅三十九岁。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2]反岳飞,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岳云
岳云:岳云系岳飞长子,字应祥,号会卿,宋宣和元年(1119年)六初五日生于河南汤阴县,母刘氏。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奸臣秦桧诬陷,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于杭州西湖,岳云张宪被害于杭州官巷口枣木巷,死年岳云仅二十三岁.岳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将军,十二岁随父从军(张宪部),慷慨忠义,颇有父风,飞各次征伐,未尝不与,多得其力,军中呼赢官人。岳云每战手护两铁椎,重八十斤,数立奇功。飞辄隐之,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随州(今湖北随县),岳云首先登上随州城恒;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岳云为军中勇将,享有勇冠三军的声誉,其功不小,飞不报,平襄汝,岳云功在第一,飞又不言,过了一年方按朝廷铨叙规定。任命为武翼郎。绍兴五年(1135年),平杨么,岳云又立大功,飞仍不上报,都督张俊听后说:岳候避庞荣,廉则廉矣;然也太不公平也,绍兴七年(1137年)七月十四日,颍昌大战,岳云带兵(背嵬军)冲锋陷阵,与金兀术女婿三品官统军上将夏金吾恶战,从早晨战到中午,战了三个时晨,数十回合,身上受伤百余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杀死夏金吾和千户五人,俘官七十八人,杀伤不及其数,金兀术惊呼: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云绍兴五年(1135年)十六岁,因随、邓战功升武翼郎,后又因功升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提举体泉观,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时,岳云附葬杭州西湖栖霞岭下。宋宁宗追赠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左武大夫,安边将军。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加封继忠侯。岳云妻巩氏赠相德夫人,淳熙十四年,加封忠烈夫人。
岳雷
岳雷:岳雷系岳飞次子,刘氏生,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宋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十七日,生于山西平定县军中,据河南夏邑县《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宣和六年(1124年)赴平定任偏校二年,至靖康元年(1126年)刘氏生岳雷后离开平定,金南侵中原时失散。建炎三年(1129年)寻回军中。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莫须有冤案起,万俟莴严刑逼供,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雷视之。雷入侍奉看,飞始复进食,岳飞被难后,十六岁的岳雷随同母亲李氏夫人被发配流放岭南。岳雷妻赵氏,生四子二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的前一年,岳雷全家从岭南归回时,长女岳二娘,二十二岁,长子岳经二十岁,二子岳纬,十九岁,二女岳三娘,十六岁,三子岳纲,十三岁,四子岳纪,十一岁,一一六二年四月初三到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居住。同年,七月十三日,冤案昭雪后,岳雷封忠训郎,阁门祗侯,又蹭武略郎,翰林院大学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绍忠侯。岳雷晚年居丹阳培棠,归岳琛(岳霖子)就养。卒于嘉定三年(1210年)八月二十二日,寿年七十八岁,葬丹阳城东四十里鹤迹寺岳雷坟。岳雷妻赵氏,封辅德夫人。
岳正
岳正(公元1474~1519年),字季方,号蒙泉;顺天府漷县人(今北京通州于家务乡北辛店),著名明朝大臣、书画家。
岳岱
岳岱(公元1497~1574年待考),字东伯,自称秦余山人,又号漳余子;江苏苏州人。著名明朝文士。先世以军功隶苏州卫,至其父,始好读书,辟草堂于阳山。性狷介,好游,中年后遍游名山。能诗,善画,能书。曾作咏怀诗九十六篇,为时所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作寒林峻岭图。
岳元声
岳元声,浙江嘉兴人。著名明朝大臣。明万历年间进士,最高职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直言敢谏和不畏权臣魏忠贤而两起两落。后潜心讲学,以毋自欺为主。着有《潜初子集》、《潜初杂集》、《圣学范围图》。

河南叶县辛店名人
月氏国应该是黄种人吧,这个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有争论。大月氏究竟是什么民族,史无明文。世界各国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月氏部落的来历。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王朝以后被称为吐火罗人(Tokhar)。上个世纪末在新疆南部的焉耆和库车发现了一种以印度婆罗迷字拼写的不知名的语言。
经过学者们的研究发现这种语言不属于印欧语中的印度一伊朗语,而属于印欧语西支,操这种语言的人自己称之为吐火罗语。有些语言学家根据这一点,设想这种语言就是月氏人及其近亲部落的语言。西方学者据此认为月氏人属于印欧人种(白种人)。
本世纪初以来,体质人类学家一直在对甘肃与新疆东部地区汉初以前古代墓葬中发现的人类骸骨进行分析,他们的工作使我们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本世纪20年代,西方学者步达生曾详细研究过安特生收集的史前时代甘肃沙井、寺洼、辛店、马厂诸文化和仰韶文化男女人类遗骸共84具,得出结论:甘肃史前居民具有典型的东方人种特征,其体质与现代华北人有许多相似性,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史前居民与现代华北人更为接近。
甘肃史前居民的头骨与西康人也较为接近,处于现代华北人与西藏人之间。50年代,中国学者对甘肃齐家文化墓葬中的两具男性头骨作了研究,认为它们是蒙古人种型,与近代华北人和其他同地区新石器晚期居民的头骨也较接近。
近年来在甘肃河西地区的玉门火烧沟遗址发掘到了早期铜器时代的墓葬,甘肃省博物馆在发掘中采集了100余具人骨,经研究认为属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没有混杂高加索人种的材料。总之,迄今为止从甘肃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以及秦汉前的古墓中出土的人骨,都毫无例外地接近东亚蒙古人种类型,没有发现西方高加索人种因素在组成秦汉以前这一地区居民成分中起过作用。
这个结论与西方语言学家关于月氏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的观点是矛盾的。本人认为由甘肃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以及秦汉前的古墓中出土的人骨所证实的事,还是比较可信的,毕竟月氏在西迁以前一直居住在甘肃与新疆东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