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生的女孩叫什么名字好
2025-01-24 09:46:10
导读: 十二月生女孩如何取名字? 王子月、夏日、寒冬、严月...... 龙宝宝十二月名字大全:尊贵与美丽 龙也纳言 神话传说与名贤氏族略 龙氏家谱:湖北、安徽、山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浙江、福建等地有龙姓(图) 字行辈份井然有序(附完整名单) “中卫国贤,良宏如正等”安徽龙姓字辈排行十二月生的女孩叫什么名字好
一月:正月、端月、新正、开岁、嘉月。
二月:杏月、丽月、仲春、酣春、如月。
三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蚕月。
四月:麦月、阴月、梅月、初夏、余月、纯阳。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天中。
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溽暑。
七月: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瓜月。
八月:仲秋、桂月、壮月、仲商、竹春。
九月:暮商、季秋、菊月、霜序、朽月、阳月。
十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
十一月:仲冬、幸月、葭月、畅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严月

冬月生女孩如何取名字
王子月的名字寓意着她是一个富有贵族气息的女性,具有皇室成员的荣耀和尊贵。这个名字中的“王子”是一个对贵族和王室成员的称呼,而“月”则代表着女性的柔和与美丽,也象征着成长、变化和希望。因此,整个名字传达出一种充满尊贵和柔美的意境,展现出她高贵的身份和优雅的气质。王子月这个名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贵”和“美丽”这两个美好品质,也是一种非常有辨识度和个性的名字。

龙宝宝十二月出生姓名大全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
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出自赢姓,楚青铜器中有龙赢,赢姓龙氏嫁女楚贵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龙方,为商方国。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
晋南
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
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
钜鹿
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
始祖.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
河南
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
春秋
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
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7、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龙姓: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少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
苗
、普米
、哈尼
、彝
、侗
、瑶
、水
等民族均有龙姓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还有安徽龙姓一支字行为:“中卫国贤,良宏如正等”
龙姓字辈排行 龙氏族谱编辑委员会至全国龙氏统一新字辈:“发扬敦厚秀德树立武陵云升振创贤元雄伟统导环宇盛荣”。
四川龙氏统谱字辈:“文明经济昌祖泽裔芳远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贤圣立先路嗣哲咸思勉智仁礼义和守则犹克展诚正修治平学道业宏阐孝友睦任勤从善应果敢熙乐臻大同化成期早晚”。
四川开江龙氏字辈:“汉朝虎联君成兴为友德茂学庆捷言”。
四川达州龙氏字辈:“献必凤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荣华国”。
四川屏山龙氏字辈:“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本圣贤孝弟承先泽忠信纯由天仁义著家国礼智渊源远”。
四川长宁龙氏字辈:“裕霄映时太密庆恕祖宗月应仕大必友如志昭先德文章再吉成功绳方翼进心一可生明”。
四川安岳龙氏字辈:“福秀朝兴廷乘泰世大猷腾飞昌自升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四川泸州龙氏字辈:“大运启朝腾荣福成代兴仕正德伦显万寿永遐宁”。
重庆大足龙氏字辈:“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光(本)耀(圣)先(贤)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国昌”。
重庆大足龙氏字辈:“成明国尚正仕其怀先德思能寿吉昌忠厚贻谋远慈孝家庆长振声腾孟彩永世发书香”。
重庆开县龙氏字辈:“海滕登文正绍启永仕通显代廷光远恩泽挥耀锋锦程清礼义荣华志立宗”。
湖南沩宁龙氏字辈:“国正朝纲立家和世连兴笃修恢祖业忠孝德传经”。
湖南永州龙氏字辈:“胤相贤继天恩克绍伊寻沅索”。
湖南零陵、祁阳、东安龙氏合族字辈:“祖泽裔芳远甲第书生香瑞献荣华庆绍声古道彰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
江西万载龙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傅家诒哲方来垂徽及远”。
江西樟树龙氏字辈:“仕道德佳升继永昌洪明正远起焕文章先泽镒厚成芳有光”。
安徽桐城龙氏字辈:“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国其道大光眷深秩显功沛泽长世绵代远万众民香”。
江苏龙氏一支字辈:“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贵州麻江龙氏字辈:“再正通胜秀继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邦”。
广东番禺龙氏字辈:“天潢演派裔显清时云乃叶瑞丕振伦彝蒸熙济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誉光维宪昭雍穆克绍崇箕元徽鼎辅孔锡乔孳”。
龙氏一支字辈:“万代家族全世忠福世全光明兴安邦良善圣佑年”。

12月生的女孩取名字好听
友情提醒知友:起名字请提供以下信息
一、宝宝姓氏:
二、宝宝性别:
三、出生日期【阳历(即新历): 年 月 日 时 分】
四、出生地【 省 市】
五、不包含姓氏,起1字还是2字名(任选其一):
六、宝宝父母姓名:(宝宝长辈名字以免重字或发音相同)
吉利名字的五大原则
1:起名不是简单的看缺什么补什么,而是看八字的重点,就是用神和喜神
2:五格要吉利 五格是:天格,人格,地格,外格,总格。每个格代表的含义和影响都不同
3:人生给属相没有关系,起名是看自己的八字格局需要的,不是看属相喜好。比如 认为属相为龙,就喜欢水,牛喜欢草,这个都是娱乐。
4:不是一个分数高就是吉利,前提是必须五行适合自己,比如用命格忌讳的五行,分数在高也没有帮助
5:五格数理,要补益八字的不足,婚姻不好的补益婚姻,财运不旺的补益财运,健康不好和运气不好的必须躲避起落数理。

11月22日出生取名字
11月22号 是小雪的第一天 ,代表冬天的正式来临 ,也开启了冬天的模式,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 ,常常会形成极端和恶劣的大风 大雪天气 ,今年的冬天 与往年不同 ,比较温暖 ,称作暖冬 ,白天的气温甚至都达到了零上几度 ,也出现了升温模式 ,根据天气预报的消息,小雪前后有冷空气进入我国 ,气温也会逐渐下降 。

2025年2月份出生宝宝起名
夏朝的开国皇帝:大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夏朝第二任皇帝:夏启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皇帝,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禹死后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作皇帝。结果却是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随即启即位。此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夏朝第三任皇帝:太康
姒太康 (前2070年―前2002年),姒姓,名太康,姒启长子,夏朝第三任皇帝,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 。
公元前2032年,其父姒启去世,姒太康继位。姒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姒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姒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代夏8年,因诸侯不服,让位给太康的四弟仲康,太康最后病死于仲康十七年,享年68岁,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夏朝第四任皇帝:仲康
中康(前2060年~前2001年)一作仲康或仲卢,姒姓,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皇帝,在位18年享年59岁。
后羿废黜太康之后,临朝八年,因诸侯不服,不得已立仲康为王。中康继位后,将都城从斟鄩(今河南偃师市东北)迁到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仲康在位18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后羿让位后在有穷国另立朝廷,与仲康分庭抗礼)。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征伐后羿的党羽羲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击败,退守西河地区,仲康无力恢复夏的天下,因此忧闷成病而死。葬于安邑附近。
夏朝第五任皇帝:姒相 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都城而自刎。
姒相(前2025年~前1973年),夏朝皇帝,姒仲康之子。姒相在姒中康病死后继位,迁都于商丘,在位28年,享年52岁。 相为了抵御寒浞,由商丘搬到斟灌氏暂住。浇率兵攻斟灌氏,相提前得到消息,率宫眷群臣,搬往帝丘。后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都城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
夏朝第六任皇帝:少康
姒少康(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夏朝皇帝。
姒少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国(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任庖正,在此期间酿造出了酒。
虞国皇帝虞思将其女二姚许配于姒少康,帮助姒少康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姒少康志在复国,派间谍女艾于浇,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攻灭寒浞,建都纶城(虞城县西三十五里) ,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姒少康大有作为,史称“少康中兴”。
夏朝第七任皇帝:姒杼
姒杼(前1953年~前1895年),姒姓,名杼(亦作予,或作季杼),又名宁、伫、宇、相曼、舆,姒相之孙,姒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任王,在位17年,享年58岁。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死后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姒槐继位。
夏朝第八任皇帝:姒槐
槐(?~前1851),一作帝芬、芬发、祖武,姒姓,夏氏,生卒年不详。杼子,杼病死后继位,夏朝第八位帝王。在位44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予之子,芒的父亲。
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槐统治时期,夏朝仍然强盛。《太平御览》引《纪年》:“后芬立四十四年。”《帝王世纪》:“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四十四年。”
夏朝第九任皇帝:姒芒
芒(前1897年~前1833年),又名帝芒,夏朝第九任皇帝,槐帝之子。槐死后,他继王位。他46岁登基,在位18年,享年64岁。死后葬于安邑附近。 其子泄即王位。
夏朝第十任皇帝:姒泄
姒泄(?―前1812年),姒姓,名泄,夏朝第十任皇帝。姒芒子。
文治武功
《史记·夏本纪》记载:泄在位期间,连续对外用兵,取得胜利。夏朝此时俨然一个强大的征服者,对不服从华夏统治的部族方国用兵。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姒泄所封的爵命。这说明,当时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泄对夏朝版图的开拓功不可没。泄二十一年(庚申,公元前1812年),在位21年的姒泄病殁,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姒不降继承王位。
夏朝第十一任皇帝:不降
不降(前1831年~前1753年),夏王泄的儿子。在泄病死后继位。他19岁登基,在位59年,享年78岁,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夏朝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的五十九年夏朝版图达到最大。同时他认为自己儿子孔甲不德,所以传位给弟弟,不降死后,葬于安邑附近。
夏朝第十二任皇帝:姒扃
姒扃(前1813年~前1732年),中国上古夏朝第十二任国王。泄之子,不降之弟。在哥哥不降去世后登基为王。在位21年后病死,享年81岁,葬于安邑附近。
夏朝第十三任皇帝:姒廑
廑(前1772年~前1711年),又名胤甲,扃子。扃病死后继位。在位21年,享年61岁,死后葬于安邑附近。在位时期夏王朝仍然强大,廑是大夏守成之君的最后一位。然而此时夏的属国商族兴起,并在百余年后灭夏。
夏朝第十四任皇帝:孔甲
姒孔甲,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孔甲,姒不降子,姒扃之侄,姒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皇帝(—说第十六任)。
姒不降死后,孔甲叔父姒扃继位。姒扃死后,姒扃之子、孔甲堂兄弟姒廑继位。姒廑死后,由孔甲继位,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据《竹书纪年》记载,孔甲在位9年去世,葬于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崤山 ,其子姒皋继位。
夏朝第十五任皇帝:姒皋
姒皋(前1753年~前1669年),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十五任国王,孔甲子,在孔甲死后继承王位,他在位11年,享年84岁,死后葬于安邑。
夏朝第十六任皇帝:姒发
姒发(前1710年---前1652年),姓姒,名发,一名为后发,也叫后敬、敬发或发惠。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十六任帝王(一说第十八任)。
在位17年殁,享年58岁。其子履癸继承王位。在夏王朝为姒发在位执政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一步衰落。
夏朝最后一位皇帝:夏桀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预测为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 。
桀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桀的党羽豕韦、顾国,击败昆吾国,然后直逼夏朝重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山西运城西)。后被汤追上俘获,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数年后死于南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