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涣卦易安居详解, 风水涣卦给人的暗示
2023-11-05 06:27:44 1
卦爻象的哲学含义
一、八卦卦象的系统观念
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但世界上事物的存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地存在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系统的存在,或自成系统或为更大系统中的要素。系统和要素是世界上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本质形式。
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诸多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大至宇宙星系,小至原子核子,无不是由系统所构成。大系统中有小系统,一些大系统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更大的系统。如同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一样,系统也是客观的、普遍的,无所不在的。
八卦图象就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系统现象的抽象反映。八卦是一个整体,代表系统,每一单卦是部分,代表要素。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木,巽为风,坎为月,离为日,艮为山,兑为泽的宇宙系统;乾为东北,坤为西南,震为东,巽为东南,坎为北,艮为西北,兑为西的方位系统;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的家庭系统;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心,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的身体系统。
《周易》六十四卦卦象是对系统中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抽象的形象表达。
《周易》六十四卦是八卦中的每一卦分别与自身以及其它七单卦相结合而形成的。如乾与自身联系形成《乾》,乾与坤联系形成《天地否》,乾与震联系形成《天雷无妄》,乾与巽联系形成《天风姤》,乾与坎联系形成《天水讼》,乾与离联系形成《天火同人》,乾与艮联系形成《天山遁》,乾与兑联系形成《天泽履》。八卦中的其它七卦依此类推,这样八八六十四卦就形成了。
因为八卦是系统的象征,六十四卦是系统中要素与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象征,又因为整个宇宙是由系统所构成的,世界上的每一事物或自成系统或为更大系统中的要素。所以《周易》六十四卦系统能囊括宇宙中所有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现象。《易传》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二、别卦卦象的联系发展观
《周易》六十四卦被称为别卦或六画卦,八卦被称为经卦或三画卦。《周易》六十四别卦卦象,每一卦都有六个长短符号组成,一长横为阳爻

一横断开成两短横为阴爻
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画是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排列的。第一爻称初,如第一爻为阳爻称初九,第一爻为阴爻则称初六。第二爻称二,如第二爻为阳爻则称九二,第二爻为阴爻则称六二。第三爻称三、第四爻称四、第五爻称五,其称法与第二爻相同。最后一爻称上,如最后一爻为阳爻则称上九,最后一爻为阴爻则称上六。
每一别卦都有四经卦交错排列而成,这四经卦即为四象。如《屯》卦,
初爻、二爻和三爻为下卦震,二爻、三爻和四爻为下互坤,三爻、四爻和五爻为上互艮,四爻、五爻和上爻为上卦坎。那么这四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知道“屯”的本义指草木初生之难,我们仔细分析卦象就会知道,原来下卦震为草木,下互坤为土,上互艮为石,上卦坎为水。草木(在此为草木的种子)处于土石之下,上有水并未下浸。草木的种子必得水滋润方能生长,今有水而草木尚未得到,故卦象所显示的为草木将萌未萌之时。再如《履》,
初爻、二爻、三爻为下卦兑,二爻、三爻和四爻为下互离,三爻、四爻和五爻为上互巽,四爻、五爻和上爻为上卦乾。《序卦》曰:“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说文》:“礼,履也”。显然《履》卦
是讲述礼仪规范的,那么《履》卦四象与此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仔细分析卦象会发现,原来下卦兑为少女,下互离为中女,上互巽为长女,上卦乾为父。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依序列居乾父之下,这是多么规范的礼法排列,毫无越礼之处。又如《蒙》卦
下卦坎为水、下互震为木、上互坤为土、上卦艮为手。所以《蒙》卦
卦象显示:土中之木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上有手对苗木进行修整。该卦震苗木象征蒙昧无知的学生,坎水象征为学生输送知识养料的老师,艮手象征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现在我们仍然把教师比作园丁,所以该卦取名为《蒙》,
阐述启蒙教育的意义。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当我们观察别卦卦象的时候,就要通过别卦四象所象征的物象,在我们脑海中勾勒出一幅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画面,再通过此画面去理解它所象征的人事规律。
世界上任何具体事物都同它周围的事物发生着联系,《周易》别卦四象就是反映具体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一存在形式的。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样的联系,就会呈现什么样的意义。因此我们研究《周易》,就必须要认识别卦四象所象征的具体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否则离开具体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去谈什么意义,就只能流于猜测和附会。
三、别卦爻象的辩证含义
八卦卦象是象征单个事物或现象的,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月,离为日,艮为山,兑为泽。别卦卦象是象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别卦爻象是卦象所象征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展开。如阳爻可象征骄傲,阴爻可象征谦虚;阳爻象征刚强,阴爻象征柔弱;阳爻象征好的、积极的,阴爻象征坏的、消极的。
《周易》是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刚才我们讲了,别卦卦象是象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但这还不是事物的规律,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把事物的规律呈现在我们眼前。下面我们把爻象的辩证含义分别介绍一下。
1:爻题的时间、空间及运动的含义
爻题并不是《周易》原本就有的,而是后人追加的,那么阳爻为何称“九”,阴爻为何称“六”呢?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筮法说起。
在《易传·系辞》中记载了我们所能见到的一种最古老的筮法,即大衍筮法。大衍筮法通过分、挂、揲、归,再之三变以后所得的数必定是“九、六、七、八”这四个数中的一个数。“八”为少阴之数,“七”为少阳之数,少阴、少阳为静,不变。“九”为老阳之数,“六”为老阴之数,老阳、老阴为动、为变。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属性。《易传·系辞》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因此把“九、六”作为爻题,“九”不仅只代表阳爻,而是表示阳之动;“六”不仅只代表阴爻,而是表示阴之动。世间万物莫过阴阳,故“九、六”可代表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下面再介绍一下“初”与“上”的含义。《易传·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开始和终结,“初”是相对于终而言的,它代表的是时间概念。第一爻为初,象征事物的开始,那么最后一爻必为终,象征事物的终结,从第一爻至第六爻象征事物从开始发展到最后。《周易》中经常以事物从初爻至终爻的发展变化象征事物的质量互变过程。《周易》别卦卦象最后一爻称“上”,“上”是相对于下而言的,它代表的是空间概念。最后一爻居于最上位,那么第一爻则居于最下位。在《周易》中上卦又称为外卦,象征空间的上方或外部;下卦又称为内卦,象征空间的下方或内部。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
综上所述,“九、六”表示事物的运动变化,“初”与“上”表示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说,爻题是表示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运动变化过程的。爻题的意义也即爻象反映事物的方式。这就使我们在观察爻象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它们所象征的时空含义。
2:阴爻、阳爻;阴位、阳位的矛盾思想。
一横断开成两短横为阴爻
一、三、五单数位为阳位,二、四、六偶数位为阴位。二在下卦中间,五居上卦中间,此两位称中位。阳爻居于阳位或阴爻居于阴位为得正,否则为不正。
在中国哲学史上,西周思想家伯阳父最早提出“阴阳”范畴,随后“阴阳”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表示矛盾现象的一对基本范畴。后来的易学家们用“阴阳”来阐释《周易》中的矛盾思想。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周易》爻象所体现的矛盾思想。
(1)、阳爻
和阴爻
首先,阳爻和阴爻象征卦象中所显示的对立同一的事物。
如《蒙》卦
该卦阐述启蒙教育的意义,卦象以坎水象征老师,以震木象征学生。爻象则以阳爻(九二爻、上九爻)象征老师,以阴爻(初六爻、六三爻、六四爻、六五爻)象征学生。再如《比》卦,该卦阐述诸侯依附于君王的道理。卦象以坎水象征诸侯,以坤田园象征君王,以坎水渗容于田园之理象征诸侯归附亲比于君王。爻象则以阳爻(九五爻)象征君王,以阴爻(初六爻、六二爻、六三爻、六四爻、上六爻)象征诸侯。
其次,阳爻和阴爻象征卦象中所显示事物的矛盾属性。
如《屯》卦
该卦以震木象征有才华的君子,以坎水象征君子施展才华的条件——机遇,以草木处于土石之下等待水的滋润而生长,象征有才华的君子处境困顿但矢志不渝,期待机遇的降临而再谋发展。该卦爻象以六爻象征有才华的君子,阳爻(初九爻、九五爻)象征意志坚定的君子,阴爻(六二爻、六三爻、六四爻、上六爻)象征意志薄弱的君子。再如《小畜》卦,该卦卦象以纯阳卦乾象征君子,以阴卦兑、离、巽象征小人,并以卦象由下至上由兑少阴至离中阴再到巽长阴象征小人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该卦爻象以六爻象征君子,阳爻(初九爻、九二爻、九三爻、九五爻、上九爻)象征君子的能力强,阴爻(六四爻)象征君子的能力弱。
(2)阴位和阳位
首先,阴位和阳位主要象征卦象中所显示事物行为方式的特性。阳位象征其有阳刚的行为,阴位象征其有阴柔的行为。
如《坤》卦,该卦以坤地象征臣子,以大地顺承天而动象征臣子顺承君王而行动,卦义阐述为臣之道。爻象则以六阴爻象征臣子,初六为履新位卑之臣,上六为位高权极之臣,六二爻至六五爻,阳位(三位、五位)象征其人行为表现为刚,阴位(二位、四位)象征其人行为表现为柔。
其次,阴位和阳位也经常象征卦象中所显示的对立同一的事物。
如《同人》卦
该卦上卦乾、上互乾为天,下互巽为草木,下卦离为火。火与草木和同则火势更旺。天在上,火焰有向上之性,火焰象似与天亲和。该卦以草木与火和同、火焰向上与天亲和为象,象征人们团结一处志向相同互相亲和。该卦爻象,初九象征开始与人和同,六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五爻,阳爻或阳位代表阳卦乾天,阴爻或阴位代表阴卦巽木、离火。
最后,阴位和阳位有时也象征卦象中所显示事物的矛盾属性。
如《损》卦
该卦以下卦兑泽象征水田,以下互震草木象征水田中的稻苗,以上互坤众象征众多,以上卦艮象征手。该卦卦象显示:水田中有众多的稻苗,为了有利于稻苗的健康生长,用手把多余的稻苗拔掉(间苗)。该卦以减损水田中的稻苗最终反而能增加产量这一现象来阐释减损反而能增益的道理。因为在《周易》中阳为实、阴为虚,故该卦爻象以阳爻或阳位象征密集,以阴爻或阴位象征稀疏。因此《损》卦
爻象以阳爻居于阳位象征稻苗过于密集,以阴爻居于阴位象征稻苗过于稀疏,以阳爻居于阴位或阴爻居于阳位象征稻苗疏密适度。
(3)、中位和尊位
在《周易》别卦爻位中,二位在下卦中间,五位居上卦中间,此两位称中位。中代表中庸、适中的含义,象征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在别卦爻位中,五位为尊位,《周易》常以此位代表君王之位。
(4)、正位和不正位
在《周易》六爻爻象中,阳爻居于阳位或阴爻居于阴位为得正位,阳爻居于阴位或阴爻居于阳位为不正位。至于什么爻居什么位置好,什么爻居什么位置不好,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各个卦所象征的具体事物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卦体和卦位
在《周易》六十四别卦中,每一卦都含四经卦,也即所谓的四象,每一经卦皆可称卦体。如《屯》卦
下卦为震可称下卦震体,下互为坤可称下互坤体,上互为艮可称上互艮体,上卦为坎可称上卦坎体。
所谓卦位是指某一爻居于卦体的位置。每一卦体都有上中下三爻位,卦体的下爻又可称为该卦体的初爻,卦体的上爻又可称为该卦体的终爻。还以《屯》卦
为例,如初九爻所处位置为下卦震体初爻,六二爻所处位置为下卦震体中爻、下互坤体下爻,六三爻所处位置为下卦震体上爻、下互坤体中爻、上互艮体初爻。
《周易》中经常以卦体和卦位象征事物的性质和联系方式。
再如《屯》卦
该卦爻象以六爻象征有才华的君子,阳爻象征其意志坚定,阴爻象征其意志薄弱。该卦以卦体象征机遇,下卦震体无坎水,初九、六二、六三处于震体,说明草木无水不能生长,象征机遇没有降临,君子只能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等待。上卦坎体为水,六四、九五、上六处于坎体,说明草木得到水可以生长了,象征机遇降临,君子抓住机遇干事创业。
(6)、承、乘、比、应
不论是卦象还是爻象,居于下位者对居于上位者称之谓“承”。相反居于上位者对居于下位者称之谓“乘”。卦爻每相邻的两爻为“比”。下卦初爻与上卦初爻相“应”,下卦中爻与上卦中爻相“应”,下卦上爻与上卦上爻相“应”。在“比”、“应”关系中还存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情况,如阳爻与阳爻或阴爻与阴爻相斥,阳爻与阴爻相吸。
卦爻象的承、乘、比、应关系,是对万事万物承、乘、比、应关系的抽象反映。我们可根据卦爻象的这些关系,去理解卦爻象所反映的事物的相互关系。

【原文】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涣卦,亨通。君王来到宗庙祭祀先祖,有利于跋涉大川,利于守正道。
【启示】涣本意指水流分散,引申义为涣散、离散,主凶象。也表示民心反离、分裂。涣散不完全等于凶险,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有散有聚的,散与聚是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水聚集于湖中,蒸发为水汽,这是散;但是雨又给湖泊补充了新的水源,这是聚。人与人、每个组织之间都经历过有散有聚的过程,原有的形态在完成特定性的使命后终将瓦解,而新的关系又将逐步确立。涣散促使陈旧制度瓦解,而孕育着新事物的诞生。关键是要抓住机遇,拯救涣散,促使其向聚合的方向转化。
涣卦所描述的便是人类大迁移的场面。远古人类发明了舟楫,于是离开故居,漂洋过海,流散到世界各地。如美洲的印第安人便是从我国流散过去的移民。迁移更有利于生存,所以亨通。来到新的居住地后,部落酋长第一件事便是要建宗庙,因为宗庙祭祀可以团结民众,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事。
得此卦者会有任性、放纵的性格。求财难成,有不测之灾或蒙受损失,也有住居劳苦之象。我难彼顺,有颓废不振的运势。陷入困难,涣散溃败,向心力丧失,离心力增加。事业、感情、婚姻的根基开始松动,内部有不和,导致人们心神不宁、精神不佳,心绪沉闷。应稳定情绪、定下心神,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主见,或远方交涉,或迁居,收拾涣散之局,重整聚合。

【原文】初六:用拯马壮,吉。
【译文】用来拯救的马匹强壮,吉祥。
【启示】涣散刚刚开始,拯救起来还比较容易。初六处于迁移的初级阶段,人们走得累了,可以骑着马继续前进,寻找着自己的乐土。这是交通工具给人类的迁移带来的吉祥。如果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人类靠两只脚是无法走到世界各地的。因为有大山与海河阻挡着。
【原文】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译文】水波冲到岸边的台阶上,没有悔恨。
【启示】涣散之时奔向可供凭依的几案,说明九二得遂阴阳相聚的愿望。九二处在涣散之时,凭着自己如壮马般的才力,不去拯救涣散。与其救而无功,不如急速离开危境到安稳的地方去。哪里是安稳之地呢?九二把初六看做可以安居之地。九二处涣散之时而急就于初六,得以实现阴阳相聚的愿望。
【原文】六三:涣其躬,无悔。
【译文】水波冲击着身体,没有悔恨。
【启示】水冲击着身体,这个身体应当是舟的体表,人们乘舟远行了。波涛拍打着船舷。人们在茫茫的水面上航行,这水有可能是海水,也有可能是湖水,也有可能是河水,总之,他们在朝一个陌生的国度前进。这不应当悔恨。尽管前面的乐土也许是别人的领地,那么继续向别的地方行进,寻找自己的乐土。
【原文】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译文】水波冲击着人群,大吉祥。水中的人群聚为山丘,不是常人能够想到的。
【启示】六四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大臣,不仅能够解散自己的朋党,使国家大吉,而且还能解除各种有碍统一的小群割据势力,涣散小群而重新聚合如山丘般的国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求六四自身素质要好,能大公无私,还要有政治抱负、政治远见。
【原文】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译文】浩瀚无边的大水袭来,人们大声呼喊,水流到了王宫附近,没有灾难。
【启示】当身体郁结风寒时,若能发一场大汗,病就好了。国家、社会也是如此,积弊久了,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也需要“发汗”,将长期淤积壅滞的各种弊端一扫而尽。所以用“发汗”来比喻君王号令很恰当。六四只是执行号令的大臣。当机立断发布号令的是九五。有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坐阵指挥,又有六四这样无私干练的大将来贯彻执行,定可拯涣成功。
【原文】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译文】流血后,远离伤害,没有灾难。
【启示】经过各爻的努力,大乱达到了大治,大散达到了大聚,终于达到了治涣的目的。故上九能远离伤害。涣散瓦解了旧观念、旧制度,同时也就孕育了新观点、新制度。拯治涣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使用涣散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散尽朋党,解除割据,国家自然由散而聚。
【涣卦点睛】涣指涣散,但不完全等于凶险,此卦凶中藏吉,同心同德则可化险为夷。得涣卦者如同风行水上,平地要起波澜。没有不散的筵席,好朋友也不能厮守一生。情缘将尽,猜疑已生,间隙已成,不要最终闹个不欢而散。

其实很不喜欢看到这类的问题。
迷信不是某一种事物,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
所谓科学,也仅仅是西方传过来的一些思考方式,也有很多局限性,很多问题也解释不通。
周易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西方国家用“科学”创造了近代以来的一些成就,可是在那之前我们的先人结合周易创造了更长时间的文明。
读过理工科研究生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些回归分析模拟分析之类的方法,也学习过置信区间这类的东西,都知道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精确。
周易也是一样,也是基于阴阳五行和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总结出的规律,同样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
经济学家、医学家说的就一定准确吗?事实恰恰是准确率很低,只是我们被一种思维惯性包裹着,认为专家就一定是权威。
所以我们并没有必要质疑某一种东西是不是迷信,而是要先去深入了解再做评价。
周易不是迷信。
不去了解就妄加相信或否定的心态,才是迷信。

【原文】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涣卦,亨通。君王来到宗庙祭祀先祖,有利于跋涉大川,利于守正道。
【启示】涣本意指水流分散,引申义为涣散、离散,主凶象。也表示民心反离、分裂。涣散不完全等于凶险,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有散有聚的,散与聚是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水聚集于湖中,蒸发为水汽,这是散;但是雨又给湖泊补充了新的水源,这是聚。人与人、每个组织之间都经历过有散有聚的过程,原有的形态在完成特定性的使命后终将瓦解,而新的关系又将逐步确立。涣散促使陈旧制度瓦解,而孕育着新事物的诞生。关键是要抓住机遇,拯救涣散,促使其向聚合的方向转化。
涣卦所描述的便是人类大迁移的场面。远古人类发明了舟楫,于是离开故居,漂洋过海,流散到世界各地。如美洲的印第安人便是从我国流散过去的移民。迁移更有利于生存,所以亨通。来到新的居住地后,部落酋长第一件事便是要建宗庙,因为宗庙祭祀可以团结民众,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事。
得此卦者会有任性、放纵的性格。求财难成,有不测之灾或蒙受损失,也有住居劳苦之象。我难彼顺,有颓废不振的运势。陷入困难,涣散溃败,向心力丧失,离心力增加。事业、感情、婚姻的根基开始松动,内部有不和,导致人们心神不宁、精神不佳,心绪沉闷。应稳定情绪、定下心神,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主见,或远方交涉,或迁居,收拾涣散之局,重整聚合。

初六:用拯马壮,吉。
用来拯救的马匹强壮,吉祥。
【启示】涣散刚刚开始,拯救起来还比较容易。初六处于迁移的初级阶段,人们走得累了,可以骑着马继续前进,寻找着自己的乐土。这是交通工具给人类的迁移带来的吉祥。如果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人类靠两只脚是无法走到世界各地的。因为有大山与海河阻挡着。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水波冲到岸边的台阶上,没有悔恨。
【启示】涣散之时奔向可供凭依的几案,说明九二得遂阴阳相聚的愿望。九二处在涣散之时,凭着自己如壮马般的才力,不去拯救涣散。与其救而无功,不如急速离开危境到安稳的地方去。哪里是安稳之地呢?九二把初六看做可以安居之地。九二处涣散之时而急就于初六,得以实现阴阳相聚的愿望。
六三:涣其躬,无悔。
水波冲击着身体,没有悔恨。
【启示】水冲击着身体,这个身体应当是舟的体表,人们乘舟远行了。波涛拍打着船舷。人们在茫茫的水面上航行,这水有可能是海水,也有可能是湖水,也有可能是河水,总之,他们在朝一个陌生的国度前进。这不应当悔恨。尽管前面的乐土也许是别人的领地,那么继续向别的地方行进,寻找自己的乐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水波冲击着人群,大吉祥。水中的人群聚为山丘,不是常人能够想到的。
【启示】六四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大臣,不仅能够解散自己的朋党,使国家大吉,而且还能解除各种有碍统一的小群割据势力,涣散小群而重新聚合如山丘般的国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求六四自身素质要好,能大公无私,还要有政治抱负、政治远见。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浩瀚无边的大水袭来,人们大声呼喊,水流到了王宫附近,没有灾难。
【启示】当身体郁结风寒时,若能发一场大汗,病就好了。国家、社会也是如此,积弊久了,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也需要“发汗”,将长期淤积壅滞的各种弊端一扫而尽。所以用“发汗”来比喻君王号令很恰当。六四只是执行号令的大臣。当机立断发布号令的是九五。有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坐阵指挥,又有六四这样无私干练的大将来贯彻执行,定可拯涣成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流血后,远离伤害,没有灾难。
【启示】经过各爻的努力,大乱达到了大治,大散达到了大聚,终于达到了治涣的目的。故上九能远离伤害。涣散瓦解了旧观念、旧制度,同时也就孕育了新观点、新制度。拯治涣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使用涣散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散尽朋党,解除割据,国家自然由散而聚。
【涣卦点睛】涣指涣散,但不完全等于凶险,此卦凶中藏吉,同心同德则可化险为夷。得涣卦者如同风行水上,平地要起波澜。没有不散的筵席,好朋友也不能厮守一生。情缘将尽,猜疑已生,间隙已成,不要最终闹个不欢而散。

谢邀!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讲,真的不一定!有些人就是命中注定的桃花运不足,无论怎样使劲,也很难遇到到自己喜欢的人,而有些人感情上的风水就比较顺。。。
但如果从一对恋人的角度上来讲,有时候俩人的情感的确是会风水轮流转的,主要还是要看人的性格。就像开始男的对女朋友好到了掏心掏肺、无微不至,但女的却不怎么太感激和给予回报,时间长了,男的热情彻底消失,这时,风水开始转向,某些性格的女生就会反过来对已经冷淡的男生开始一往情深。
情感中的风水是一个信则有的理念,和缘份是一个道理!
Hope this helps!
小土豆君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看序卦传就行,原文只有1292字,看几遍下来不仅能记住64卦,还能记住每一卦的大概含义,下面贴一下原文和翻译,直接看翻译也没什么问题:
序卦传原文及译文(上经)
序卦传原文: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稚也。
序卦传译文:
有天地之后,然后有万物的产生,充满天地之间的只有万物,所以在天地(乾坤)之后接着就是屯卦。屯就是盈满,屯就是万物开始生长。万物开始生长时一定是蒙昧的,所以接着就是蒙卦,蒙就是物体幼稚初生的意思。
序卦传原文: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序卦传译文:
物体幼稚而初生时一定要去养它,所以紧接着就是需卦,需讲的就是饮食之道。有了饮食之道之后一定会有争执,所以接着就是讼卦(讼卦讲的就是争讼、争执)。争讼之后就会有群众集结来讨公道,所以接着就是师卦,师就是群众的意思。群众聚集起来了一定会有亲比关系(有了亲疏关系),比就是与人亲近。
序卦传原文: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序卦传译文:
群众来亲近之后一定要将它聚集(畜养)起来,所以接着就是小畜卦。万物(群众)畜集起来之后就会有礼节的问题,因此接着就是履(履者礼也,履通礼)。有了礼节做为行为的准绳(践履)之后,人就能够安定,所以接着就是泰卦,泰就是通达、畅通的意思。事物没有一直都畅通(顺畅)的道理,所以接着就是否卦的闭塞不通(不通畅)。
序卦传原文: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序卦传译文:
事物没有永远都是闭塞不通的,所以接着就是同人卦。与人会同的君王,万物一定会归于他,所以接着就是大有(大有就是大有收获)。拥有很多者不可以自满,所以接着就是谦卦(告戒君子要谦虚)。拥有很多而又能够谦虚的人必定能够快乐,所以接着就是豫卦(豫为宽裕,快乐的意思)。
序卦传原文: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序卦传译文:
宽裕而快乐的人一定会有人跟随,所以接着是随卦。以欢喜心而跟随于人者一定有事,所以接着就是蛊卦,蛊就是事(事情、事故)的意思。有事故之后就可变大,因此接着是临,临就是大的意思。事物变大之后就很可观,所以接着就是观卦。
序卦传原文: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至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序卦传译文:
事物可观之后就有所契合,所以接着就是噬嗑卦,嗑就是契合的意思。事物不可以随随便便就契合,所以接着是贲卦,贲就是装饰的意思。装饰到极致之后事物美好的汇聚就该结束了(亨者嘉之会,美好事物的汇聚),所以接着就是剥烂,剥就是剥烂的意思。事物不会永远一直剥烂而无止尽,穷困于上者复反于下,所以接着就是复。(复为回家、复返的意思。复也有归根的意思。老子: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序卦传原文: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序卦传译文:
复返归根之后万物就不会死了(妄假借为亡),所以接着就是无妄卦(无妄即无亡)。万物都没有死亡所以就可以将它们畜养起来,所以接着就是大畜卦。万物将他畜养起来就可以颐养,所以接着就是颐卦,颐就是养的意思。不颐养则不可以动作,所以接着就是大过。
序卦传原文: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传统解释为:改过迁善之后行为就不再虚妄而乱来,所以接着就是无妄卦。无妄为不虚妄、不乱来的意思。
序卦传译文:
“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大过为大的过错。《杂卦》:“大过颠也。”颠即翻转、颠覆。翻转是极大的动作。不养不可动,反之,颐养之后即可动。因此大过亦为大的动作。
序卦传原文: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序卦传译文:
事物不可以终究一直过错,所以接着是坎卦,坎就是陷入的意思。陷入坑坎者一定会有所依附(丽),所以接着就是离卦,离就是丽(依附)的意思。
序卦传原文及译文(下经)
序卦传原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序卦传译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尊卑,有上下尊卑之后礼义就有交错。
序卦传原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序卦传译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长久,所以接着就是恒卦,恒就是长久。
序卦传原文: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序卦传译文:
事物不可以长久一直停留在它的住所,所以接着就是遁,遁就是离开的意思(退为离开)。事物不可以永远逃避,所以接着就是大壮(大壮为阳气壮盛,或是大的伤害)。事物不可以终究壮盛,所以接着就是晋,晋就是进升的意思。进升则一定会受伤,所以接着就是明夷,夷就是伤的意思(明夷就是光明受到伤害)。
序卦传原文: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序卦传译文:
在外受伤者一定会回自己家,所以接着就是家人卦。家道穷困之后一定会乖离孤独,所以接着就是睽卦,睽就是乖离的意思。乖离孤独之后就会有困难,所以接着就是蹇卦,蹇就是困难的意思。事物不会终究一直都是困难的,所以接着就是解卦,解就是断,断开的意思。或者是缓解。(按:《释名》:“缓,浣也,断也。持之不急则动摇,浣断自放纵也。”)
序卦传原文: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序卦传解释:
断开之后一定会有所损失,所以接着就是损卦。一直减损不停之后(物极必反)一定会变成增益,所以接着就是益卦。一直增益而不停止一定会溃决,所以接着就是夬卦,夬就是决(溃决)的意思。溃决之后一定会相遇,所以接着就是姤,姤就是遇。
序卦传原文: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序卦传解释:
事物相遇之后就会聚集,所以接着就是萃卦,萃就是聚集的意思。聚集而向上就是升,所以接着就是升卦。一直不停的上升之后必定会穷困,所以接着就是困卦。在上穷困的必定会从往下从新开始,所以接着就是井卦。
序卦传原文: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序卦传解释:
定居不动的水井不可以不变革,所以接着就是革。变革事物就非鼎不可了,所以接着就是鼎卦。主掌器物的非长子不可,所以接着就是震卦(震为长子,鼎为代表权力的器物),震就是动的意思。事物不可以终究都是在动的,必需让它停止,所以接着就是艮卦,艮就是停止的意思。
序卦传原文: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序卦传解释:
事物不可以终究都是停止的,所以接着就是渐卦,渐就是渐进的意思。渐进一定能够有归宿,所以接着就是归妹。得到归宿的必定能够丰大,所以接着就是丰卦,丰就是丰大的意思。但是穷大的必定会失去他的居住之所,所以接着就是旅。(丰《说文》作寷,为大屋的意思。旅为放逐、羁旅的意思。丰与旅,一住大屋,一遭放逐)。
序卦传原文: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序卦传解释:
羁旅者理当没有地方可以容身,所以接着就是巽卦。巽就是逐渐进入的意思。逐渐进入之后就能够说服他人,所以接着就是兑,兑就是说(说为说服,或者是喜悦)。说服之后就能够将人驱散,因此接着就是涣卦,涣就是离散的意思。事物不可以终究都是离散的,所以接着就是节卦(节为节制)。
序卦传原文: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序卦传解释:
懂得节制方通信义(不懂节制的人大多不守信),因此接着就是中孚卦。(节也有符节之义,符节即取信之用。中孚为诚信的意思。)有诚信者一定就能够行事,所以接着就是小过(小小超过,阴气过盛)。有超过于事物的一定能够成事,所以接着就是既济(既济为已经完成)。事物不可以穷尽,所以以未济做为六十四卦的结束(未济为尚未完成的意思)
公众号:命运技艺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