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百字的名字
2024-03-27 09:11:25 3
带百字的名字
李百药(564—648年),字重规,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隋唐时期大臣、史学家、诗人,隋朝内史令李德林之子。博学好文,初仕隋朝,拜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杨勇。隋炀帝即位,贬为桂州司马,迁建安郡丞,卷入农民起义。武德年间,归顺唐朝,流放泾州。贞观二年,征为中书舍人,参与修订五礼律令,迁礼部侍郎,转太子右庶子,辅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谏,作《封建论》。
《北齐书》。以修史之功,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贞观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谥号康公,归葬于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安平县志》)

百字开头的名字
百发百中,百花齐放,百无是处,百无聊赖,百战百胜,百折不回,
“百”,普通话读音为bǎi。“百”的基本含义为数名,十个十,如百步穿杨、百儿八十;引申含义为喻很多,如百草、百货。
“白”假借为“百”,会意。从一,从白。
“百”,初见于商朝甲骨文,“百”字从甲骨文以来就用作数词。后来逐渐见于西周金文和秦朝小篆,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百”。

带百字的女孩名字
0岁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后也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
龆龀【tiáo chèn】
指七八岁的儿童。《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
指八九岁至13岁的少年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9岁
黄口
十岁以下。本指雏鸟的嘴。
10岁
幼学
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外傅之年
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
女孩十二岁。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岁开始带钗梳妆。
13岁
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岁之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15岁
及笄之年
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遣兴二首·其一》
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
15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指男子的15-20岁,也是童子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
为16岁。
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孙绰《碧玉歌》
20岁
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
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年华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30岁
而立之年
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始室
三十岁。《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岁。
40岁
不惑
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50岁
知天命
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60岁
耳顺
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花甲
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61岁
还历寿
61岁的寿辰。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还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
指70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77岁
喜寿
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耋【dié】
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耄【mào】
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88岁
米寿
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成八十八,故名。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
九十为上寿。
鲐【tái】背之年
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
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年上边的“一”是“白”,“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100岁
期颐
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上寿
养生学术语。谓最高的年寿。《左传·昭公三年》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则有“人上寿百岁”的说法。
108岁
茶寿
是108岁的一种说法。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140岁
双稀、双庆
古稀指70岁,因此又称是70岁的两倍——140岁。双庆也指140岁

百字的名字男孩
1. 根据姓名学的原则,姓氏应该排在名字之前,因此姓范名佰的顺序才是正确的。
2. 在姓名中使用百字作为名字的起字,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 需要考虑到名字的含义和音韵美感,建议选择与姓范相似或相近的字作为起字,例如以“百”为首的汉字中,可以选用“拜”“柏”“伯”等字。
- 此外,还需要避免使用与姓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起字,以免造成拗音或重复。
- 在确定起字后,应该再配合起一个中间字和一个尾字,使得名字整体不仅具有韵律美感,还能够表达出个人的特点和愿望。
3. 总之,确定一个好的名字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姓氏、音韵、意义、文化背景等等。在取名时应仔细选择,尽量遵循传统和文化规范,以保证名字的吉祥、美好和独特。

佰和什么字搭配寓意好
组词:仟佰。
佰,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bǎi,最早见于秦系简牍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佰”的基本含义为“百”的大写。
在日常使用中,“佰”也常做名词,表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
字源演变
“佰”,初见于秦系简牍中,会意字。从イ(人),从百,百(băi)亦声,表示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佰。本义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名,百人为佰。又指统帅百人的长官。现用为“百”的大写。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佰”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百字网名大全
可以叫“@百媚出→妖@”。
“媚”,读音为mèi,基本含义为谄,逢迎,如媚外、媚世;引申含义为美好,可爱,如媚景、明媚;喜爱,如“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姿态可爱,侧重于婀娜多姿,逗人爱,如媚态。
“妖”,读音为yāo,基本含义为迷信的人指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如妖魔鬼怪、妖精;引申含义为装束或神态不正派,如妖里妖气、妖态。还有不祥的含义,如妖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