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宝宝取名男孩
2024-08-01 19:16:10 1
导读: 傣族宝宝取名时,男孩常以姓“伊布”,女孩则常以姓“伊牙”,这两个姓在西双版纳地区以及德宏和新平等地区的傣族家族中常见。泰国傣族的女性服饰研究也在研究中。傣族女孩常被称为“小卜少”,这一习俗逐渐在民间普及,也促使了名字的转变,作为新时代的象征和身份的标识。傣族宝宝取名男孩
傣族男人被称为毛哆哩,女人被称为少哆哩,而年长的分别叫老波桃和老篾桃。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男子一般叫什么名字
靠近汉族地区的傣族,由于受汉文化影响,有与汉族相似的姓和名字。
边疆地区的傣族,主要是贵族有姓,也有和汉族相同的名字。
他们的姓主要有刀、召、罕、多、思、线、放等;这些姓和名只用于和中央王朝的公事往来,在本地仍用本民族的名或官名。
边疆广大平民,有的与贵族同姓,但他们和贵族并不一定有同宗的关系;德宏地区部分平民有自己特殊的姓,如曩、半、闷、板、鸠、郗、瑞等。傣族的姓都是单字,名字多为两个字,姓在名字的前边。
西双版纳地区的平民没有姓,只有名字,而且随着一个人的年龄、生活、身份的变更而变更。
男人有乳名、法名、还俗名、做了父亲的名字和官名;妇女不当和尚,不当官,只有乳名和做母亲的名字。
? 傣族的亲属称谓反映了他们早期的婚姻关系和家族关系。
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的傣族,把父母亲的哥哥和姐夫都称为"波竜",即伯父或大爹;把父母亲的姐姐、嫂子都称为"咩竜",即伯母或大娘。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除儿女外,把侄、孙、外孙等,一律称为"澜",如果在"澜"之后加"映"字则表示女性,加"再"字表示男性。
西双版纳的勐海等地,在一个家族中,如果没有长辈男子而只有同辈人时,按照家族的传统规矩,人们便自然推长兄为族长;他的弟弟、弟媳、侄、孙等,都称他为伊布,称他的妻子为伊牙,直译为祖父和祖母。实际上,这里的伊布和伊牙已经是家族长的意思了。
? 在德宏和新平等地的傣族中,习惯上是宗族为大的子女,年岁再小总为长;而宗族为小的子女,年岁再大总为幼。
就是说,伯父家子女的年岁再小,而叔父家的子女年岁再大,后者也要称前者为哥或姐。
因此,在这些傣族地区,往往会听到年岁很大的人,称一个几岁的幼童为哥或姐。 :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Nation/DL/DL-164801/

傣族服饰的名称
傣族服装叫傣族服。
傣族服饰美观实用,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男子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

傣族女孩的长相特点
泰国地处热带地区,离赤道比较近,所以泰国的女孩子皮肤大多数不白皙,古铜色,他们温柔勤劳,肥胖的不多,喜欢吃咖喱调料的饭食,喜欢穿泰式筒裙,穿上泰裙的她们婀娜多姿,很有女人味。
她们喜欢跳舞,她们的舞蹈跟我们的傣族舞蹈差不多。她们全部都信佛教,对菩萨很敬畏。

傣族女孩怎么称呼
是“小卜少”。
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傣族取名字
傣族女孩的名字特别有意思,早先傣族都是有名无姓,男孩为“岩(ái)”,女孩为“玉”。例如岩香、玉香,岩罕,玉罕,然后根据兄弟姐妹排行和出生地还有变化,男孩娶妻生子、女孩嫁人生孩子以后,名字也会有变换。
以前姓氏只是傣族王族和上层土司的专利,例如刀、召、罕、方、多,这些都是对应过去的不同地域的土司。后来,姓氏才逐步向民间普及。
